个体户新规来了,有人少交4万税,有人却多交了罚款
清晨的菜市场刚摆开摊子,卖蔬菜的李姐就凑到隔壁卤味摊王哥那儿打听:"你上季度报税没?我家小子说现在有新规,我这小摊说不定能少交税。"王哥挥着锅铲翻着卤蛋:"可不是嘛!我那侄子开网店,季度多卖了5万块,原来以为要多交几百税,结果会计说按新规只交1%,比以前省了一半。"
正说着,卖猪肉的张叔凑过来叹气:"你们都还好,我上月超了点额度没申报,被罚了两千块,真是不懂政策吃大亏!"其实从2025年7月起,《个体工商户管理规定》和延续到2027年的税收优惠政策,给全国上亿个体户送来了真金白银的优惠,但也藏着不少要注意的门道。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个体户税费投诉中,60%都是因为没吃透政策多交了税。
免税额度记准数:月销10万以内真不用交增值税
最让个体户开心的消息,莫过于增值税优惠政策的"续航"——国家税务总局明确,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个体户,免征增值税;按季度申报的,季度销售额30万元以下全免税,这个政策一直延续到2027年12月31日。就像李姐的蔬菜摊,旺季每月流水8万多,季度下来28万,完全落在免税范围内,一分增值税都不用交,比去年省了近3000块。
要是生意再好点,超过这个额度也别慌。新规规定,个体户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继续减按1%征收增值税。王哥的卤味摊旺季季度卖了35万,按以前3%的税率得交10500元,现在按1%算只要3500元,一下子省出两个月的房租。但要记牢: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部分不能免税,比如有餐馆老板给公司供货开了专票,这部分就得按1%交税,不能算在免税额度里。
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更实在。2023年起,个体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基础上再减半征收个税,而且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都能享受。开小餐馆的张哥去年利润150万,按以前5%-35%的阶梯税率得交近40万,现在减半后只要交20万出头,省下来的钱够换套新厨房设备。税务部门还把优惠计算内嵌到电子税务局系统里,申报时填好收入成本,系统自动 就算出能减多少税,不用自己费心算账 。
家庭作坊藏技巧:雇家人发工资也能合法省税
很多个体户都是夫妻店、家庭作坊,新规里藏着个"家庭省钱法"——雇佣家人干活,合理发工资能少交个税。国家税务总局规定,查账征收的个体户给从业人员发的合理工资,能在税前扣除。就像开杂货店的刘夫妻,丈夫当老板,妻子负责收银,每月给妻子发6000元工资,这7.2万一年的工资能从经营利润里扣除,算下来年应纳税所得额少了7.2万,个税直接少交近3000元。
申报流程也简化了不少。定期定额的个体户不用自己跑税务局,系统会自动批量申报,只要确保扣税账户有钱就行。查账征收的个体户登录电子税务局,点"我要办税"找到"经营所得申报",填好收入成本,系统自动生成减免税额,提交后在线缴款,全程不用半小时 。王姐开服装店,上季度忘了申报超定额的5万收入,被税务部门提醒补报,虽然没罚款,但她赶紧学会了手机申报,现在每月花5分钟就能搞定。
三大深坑别踩:这些错误让你多交几万税
新规给了优惠,可不少个体户因为不懂政策,明明能省的钱没拿到,还稀里糊涂交了罚款。总结下来,有三个坑最容易踩。
第一个坑是"拆分收入躲税"。有些个体户以为多注册几个执照,把收入分到不同户头就能少交税,这其实是偷税。就像某网络主播用亲属身份注册6个个体户,把3.4亿收入分散申报,结果被税务部门查出,补税加罚款一共1431万元 。现在税务部门通过"资金流+发票流+合同流"大数据比对,很容易发现这种猫腻,千万别心存侥幸。
第二个坑是"超定额不申报"。定期定额的个体户以为按定额交税就行,实际收入超了也不补报。但规定很明确,实际收入超过定额20%就得主动申报补税。开水果店的赵叔每月定额8万,旺季月销12万,连续三个月没补报,最后被追缴税款加滞纳金近万元。其实在电子税务局里点几下就能补报,比事后罚款省事多了。
第三个坑是"乱列成本充数"。有些个体户把个人消费算成经营成本,比如买名牌包、家庭开支都想抵税。但税务部门规定,只有与经营直接相关的支出才能扣除。某蛋糕店老板把女儿的学费、家里的水电费都计入成本,被税务稽查时调增了15万应纳税所得额,不仅补了税,还交了罚款。记住,进货发票、房租合同、员工工资表这些才是合法的扣除凭证,要保存至少5年。
现在李姐的蔬菜摊前总围着其他摊主问报税技巧,她总说:"新规就像菜市场的便民通道,走对了路省时间又省钱,走错了就得绕远路。"其实个体户要做的很简单:月销10万以内盯紧免税额度,家庭店合法雇人发工资,申报时如实填数据,避开拆分收入、超定额不报、乱列成本这三个坑。明年起,新规还允许个体户跨区迁移、规范退出,经营更灵活了。毕竟政策给的红包再大,也得自己伸手去接,把这些新规吃透了,省下的钱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利润,够给店铺添设备、给家人添底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