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8日,依据沪深交易所沪港通、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云知声(9678.HK)凭借上市以来在市值、流动性及财务状况上的优异表现,正式纳入港股通名单。从6月30日登陆港股成为“港股AGI第一股”,到短短两个多月获沪深港通“双纳入”,这一进展体现资本市场对其价值的高度认可,意味着云知声将迎来内地投资者群体加持、股票流动性提升、融资渠道拓宽的新机遇,为其AGI产业化之路注入新动能。
港股通纳入有支撑:上市首份财报多项数据亮眼
云知声能快速纳入港股通,核心在于上市后交出了一份“含金量”十足的业绩答卷。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达4.05亿元人民币,同比实现20.2%的稳健增长,在AI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
细分业务更是亮点纷呈:作为技术商业化的核心,大模型相关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457%,接近1亿元人民币,印证了其技术转化为商业价值的能力;硬件端,AI芯片上半年销量1650万颗,累计出货量成功突破1亿颗,成为日常生活场景业务的坚实支撑;保险业务收入同比飙涨1386.8%,实现爆发式突破,开辟了新的增长曲线;在高附加值的“AI+医疗”领域,每名客户收入(客单价)同比增长116.2%,凸显市场对其医疗AI解决方案的高度认可。多业务线齐头并进,为云知声赢得资本市场青睐、纳入港股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技术研发筑壁垒:从模型优化到多场景落地
上市后,云知声并未放缓技术研发步伐,反而持续加大投入,以自研的Atlas智算平台为核心,不断筑牢技术壁垒。在模型轻量化与效率提升方面,公司通过先进的大模型蒸馏技术,成功将模型参数压缩至0.5B以内,开发出高性能、低延迟的端侧大模型,并已在吉利博越L及某国内大型车厂的多款车型上成功交付,实现技术向产业场景的快速落地。
依托山海大模型,云知声还积极拓展语言场景边界,开发了面向东盟海外市场与国内方言市场的语音大模型,覆盖中、英、泰语、越南语、印尼语、上海话、济南话等数十个语种与方言。该模型具备免语种切换、低成本快速复制的优势,能显著提升多语言环境下的语音识别、语义理解与语音生成能力,可广泛应用于交通枢纽、国际展会、智慧座舱等场景,进一步拓宽了技术应用范围。
技术实力也持续获得权威认可:其医疗行业专用大模型(UniGPT-Med-U1)在MedBench多项测评中稳居第一;深度参与3项国家大模型标准制定;在自然语言处理顶会ACL2025上发表4篇论文;研发的“语音自由说”技术获国际领先认证,形成了难以复制的技术竞争优势。
内外布局+政策东风:打开长期增长空间
在市场拓展层面,云知声上市后加速内外协同布局。国际合作上,先后与瓦努阿图政府、南太平洋数字科技控股签署合作备忘录,与南宁市人民政府共建“云知声东盟总部项目”,为拓展东南亚及南太平洋市场奠定基础;国内合作上,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达成战略合作,与某头部财产保险公司深化合作,持续深化医疗、保险等核心领域的渗透。
云知声CEO黄伟先生(右)与瓦努阿图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约翰尼·科纳坡先生(左)在会见活动现场
与此同时,政策东风也为云知声发展赋能。近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推动人工智能与医疗、家居、政务、交通等行业深度融合,而这与云知声的战略布局高度契合。作为国内AGI产业化先行者,公司将积极响应政策号召,进一步推动AI技术与各行业的融合应用。
此次纳入港股通,是云知声上市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在资本市场助力、技术壁垒支撑、政策东风加持下,云知声正加速推进AGI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从“港股AGI第一股”向更具全球竞争力的AI企业迈进,为我国智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