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贵阳国家高新区举办“汇聚商会力量·共筑高新未来”以商招商观摩活动,吸引了贵州省江苏商会、浙江商会、山东商会、贵州海外归国青年创新创业协会、贵阳市青年企业家协会等十余家商(协)会代表参与。本次活动聚焦实地考察,代表们深入走访贵州科学城·南园智谷和标准厂房等重点项目,全面了解高新区在产业平台搭建、企业服务及创新生态培育上的多项举措。
在贵州科学城·南园智谷,代表们系统参观了科技产业中心、科技人才中心及多个科研功能区域,详细了解科学城“一链两轴五区”的空间布局和“1234”发展战略。目前,科学城已集聚国家级科研平台29个、高新技术企业超百家、各类高层次人才近2500人,区域内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涵盖人才住房、学校、医院、商业街区和文体服务中心,真正构建了“科产城人”融合的发展环境。
贵阳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郭富莹在观摩中表示:“我们注意到,高新区在一些其他区域尚未系统布局的经济板块上抢先谋划,精准预判企业需求。比如对生产制造型企业,配套设置非常务实,不需要的绝不冗余,真正抓住了企业的痛点。”
郭富莹特别提到:“对企业来说,区位、配套和政策是关键。不管是初创型企业,还是拓展新渠道的企业,大家都非常关注成本控制和政策稳定性。高新区不仅在租金、交通、综合成本方面有吸引力,还在配套扶持、证照办理甚至信息对接上给出清晰路径,这些是企业真正需要的。”
来自贵州省山东商会的一位代表补充道:“高新区标准厂房的‘拎包入住’模式和大幅租金减免政策非常打动人心,尤其是签约三年最高减9个月、五年减20个月,对中小企业来说是实打实的支持。”
在标准厂房园区,代表们重点考察了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园和新能源材料产业园。园区不仅总体规模超过180万平方米,还集成国家级孵化器、无人机培训中心、智慧食堂、共享会议室等配套,并优化公交线路、投放共享单车,切实解决企业员工“吃住行”问题。
一位代表谈道:“高新区在政策响应和配套细节上体现出极强的针对性,尤其是对海归群体和科技型企业,从创新空间到人才公寓,从实验室共享到技术交易服务,几乎覆盖了全周期需求。”
观摩活动中,多位商(协)会代表还表达了对高新区“前瞻布局”和“服务温度”的赞赏。一位参会人员表示:“看得出高新区不是简单招商,而是真正在与企业共同成长。不管是厂房硬件、政策配套,还是后续服务机制,都做到了‘企业要什么,这里就有什么’。”
通过此次实地观摩,商(协)会代表不仅深入了解了高新区产业空间的硬件实力和政策环境,也亲身感受到其站在企业角度思考、精准响应需求的服务理念。多位代表表示,将把在高新区的所见所闻带回协会,积极推荐会员企业前来落户,共同参与贵阳国家高新区的建设与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兵
编辑 罗昌
二审 谌思宇
三审 胡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