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飙升与地缘政治暗流:中国央行稳步增持黄金,特朗普访华意愿显现
历史性增持与多极化金融格局的悄然成型
截至今年8月末,中国人民银行的黄金储备已然攀升至7402万盎司,这一数字标志着中国央行连续第十个月稳步增加黄金持有量,累计增持规模已突破60万盎司。这并非孤立的数字游戏,而是全球金融格局深刻变革浪潮中的一个重要侧影。在此前后,美国媒体披露,特朗普夫妇已收到中方发出的访华邀请,并流露出希望借今年10月在韩国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之际,与中方领导人举行会晤的意愿。
这两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件,实则共同指向了全球金融秩序正在经历的深层洗牌——美元的长期霸权地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松动,而中国则正借由不断壮大的黄金储备,为自身金融体系构筑一道坚实的防线。与此同时,美国方面也显得焦灼,试图通过积极的外交互动来缓解其日益显露的经济压力。
中国外汇储备的坚实基石与黄金配置的战略考量
中国的外汇储备总量已达到令人瞩目的3.322万亿美元,较上月环比增长了0.91%,这一增幅更是创下了近十年的新高。在这个庞大的外汇储备体系中,黄金的占比已经悄然提升至7.64%。尽管这一比例与全球央行平均15%的水平相比仍有提升空间,凸显了中国在优化外汇储备结构方面拥有显著的战略余地。中国央行稳步增持黄金并非一时兴起的投机行为,而是基于对美元长期潜在贬值风险以及全球地缘政治与经济风险加剧的深刻判断。
全球央行“囤金潮”与货币体系的转型
中国央行的增持动作并非特例,而是全球范围内一股“囤金潮”的缩影。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增加了166吨,其中新兴市场国家成为了购金的主要力量。世界黄金协会的一项权威调查显示,高达43%的央行计划在未来一年内进一步增持黄金,而73%的央行则预期美元在全球储备资产中的份额将在五年内出现下降。这种同步的增持行为,鲜明地标志着全球货币体系正从以往的“美元单极”格局,逐步迈向一个更加多元化、多极并存的新时代。
特朗普急于访华背后:美国经济的多重困境
特朗普对与中国高层会晤表现出的急切,其背后折射出的是美国经济正面临的多重严峻挑战。
首先,美国制造业在其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已跌破11%,曾经辉煌的“铁锈地带”产业工人的选票,如今已成为美国国内政治角逐的焦点。这种经济结构的失衡,无疑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和政治张力。
其次,美国在关键的稀土供应链上高度依赖中国。数据显示,美国本土的稀土分离能力仅能满足不到5%的需求,而一架F-35战斗机就需消耗约400公斤稀土。这种依赖性,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关系中,构成了美国国防和经济安全上的重大隐患。
此外,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规模已降至7563亿美元,这一数字触及了美国政府的警戒线,表明中国正在逐步调整其美元资产配置策略。
中美经贸博弈与美元信用的侵蚀
当前,中美两国之间的经贸博弈仍在持续发酵。尽管在今年5月的日内瓦会谈中,美方曾承诺取消91%对华加征的关税,但特朗普却将剩余的24%“对等关税”作为重要的谈判筹码。更有甚者,美国商务部长曾公开威胁印度,要求其“必须退出金砖国家组织并支持美元,否则将面临50%的高额关税”。这种极具侵略性的强硬姿态,恰恰暴露了美国对美元影响力日渐式微的深切焦虑。
中国策略的鲜明对比:增持黄金,减持美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与美国的焦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增持黄金的同时,也在积极减持美国国债。自2025年以来,中国累计抛售美国国债的规模已超过5000亿美元,持仓量降至16年来的最低点。与此同时,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触角已延伸至全球185个国家,2024年的交易量高达17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率达到惊人的43%。这种黄金储备的稳步增长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协同推进,共同构建了一个强大的“非美元”金融防御体系,为中国在全球金融变局中赢得了更大的战略主动。
特朗普访华意愿的悬念与中国回应的原则
尽管特朗普方面展现出强烈的访华意愿,但此次会晤的成行与否仍笼罩在不确定性之中。中国官方迄今未对是否接受APEC会议的参会邀请明确表态,仅反复强调“相互尊重与平等互利”是开展对话的前提和基础。今年6月,韩国总统特使访华时再次转达了邀请,但同样未收到明确答复。如果美方真诚希望此次会晤能够如期举行,那么在关税、稀土供应以及台湾问题上,需要展现出更多的实质性诚意和让步。
美元霸权松动的多重信号与全球去美元化浪潮
美元霸权地位的松动,早已在各项关键数据中有所体现。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降至57.8%,而在国际支付领域的份额也跌至48.46%,与此同时,欧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攀升至23.5%。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国债规模已突破37万亿美元大关,其利息支出占美国财政预算的比例正飙升至令人咋舌的地步,而三大主流信用评级机构也集体下调了美债的信用评级。
全球范围内的“去美元化”进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推进。东盟国家已建立了“本地货币交易框架”,欧盟正积极推动能源贸易的欧元结算,而金砖国家使用本币融资的比例在短短三年内就从19%跃升至43%。这些显著的变化,正在从根本上动摇石油美元体系的根基,并削弱美元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信誉。
中国稳健的购金策略与对冲风险的智慧
中国央行在增持黄金的过程中,采取了精明的成本控制策略,展现出了其对冲风险的卓越智慧。通过“逢低买入”的模式,有效规避了金价短期大幅波动的风险。例如,2025年上半年,尽管中国央行的购金总量较2024年同期有所减少10吨,但这是因为同期金价从2800美元/盎司飙升至3500美元/盎司。目前,国际金价已稳稳站上3650美元/盎司,机构预测年底有望突破3800美元。
特朗普政府政策的矛盾及其加剧美元困境
特朗普政府的各项政策,其内在矛盾正不断加剧美元所面临的困境。“对等关税”政策在推高美国国内通胀风险的同时,也试图干预美联储的独立性,而其大规模的债务扩张与高昂的利息支出,则形成了一个难以打破的恶性循环。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市场对美元的信心正在动摇,美元指数年度跌幅已超过8%,而美元空头头寸的规模更是创下了半年来新高。这一切都预示着,一个由美元主导的时代正逐渐远去,全球金融秩序正朝着更加多元、平衡的方向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