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就在美股收盘前最后12分钟,英特尔股价异动,突然拉升5.5%。随后公司公告证实,特朗普政府以89亿美元购入了该公司9.9%的股权。这并非市场幻想中的“救市”,而是一次带着行政命令色彩的“被动国有化”。消息一出,硅谷群聊瞬间炸锅,“下一个轮到谁”成了最热的赌局。
——
交易如同精心设计的魔术。政府未注入新资金,而是将原本拨给英特尔的57亿美元《芯片与科学法案》资金和32亿美元国防专项款,转为股权投资。每股20.47美元,比当天收盘价低了近两成,账面浮盈19亿美元,特朗普立刻发推称“零成本赚进百亿美元”。
——
被动所有权?听听就好。协议白纸黑字写着政府不派董事、不干涉经营,可英特尔CEO陈立武在财报电话会上仍被要求每月向财政部递交产能报告。一位匿名的半导体分析师吐槽,“这叫不干预?只是把董事会椅子换成了Zoom窗口”。
——
一旦模式成熟,名单自然扩展。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表示,这一做法可以复制到所有接受补贴的企业,台积电、三星、美光被点名。条件明确:欲获超10亿美元补贴,需出让1%至3%股权。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当晚表态坚决拒绝入股,甚至愿意退还补助;三星则以“损害股东利益”为由拒绝谈判。
——
市场嗅到了政策风险的新味道。英特尔垄断,即使国家资本介入也难以挽救技术滞后。
——
财政部数据显著。美国国债规模已突破35万亿美元,30年期国债利率一度升至5%以上,市场风险溢价需求创2008年以来新高。政府将股权用作抵押,实质上是将国家信用危机转嫁至企业资产负债表,华尔街私下将此称为“饮鸩止渴”。
——
自由市场的幌子被揭下,美国曾批评其他国家的“产业补贴扭曲竞争”,如今却将补贴直接转化为股权,并赋予“黄金股”否决权。欧盟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放话,如果华盛顿继续,WTO诉讼已准备好模板,只是没人知道诉讼排期排到猴年马月。
——
本土企业的恐慌在蔓延。五角大楼悄然成为稀土矿商MP Materials最大股东,日本新日铁收购美国钢铁时也获得政府“黄金股”。风投圈流行一句话:“创业者不再问估值,而是问是否会被国资入股。”
——
舆论场却诡异地安静。主流媒体忙着报道A股成交量,对这场“芯片国有化”只给了一个快讯位置。某财经频道制片人私下说,“谁也不想被白宫推特点名”。沉默背后,资本已用脚投票,费城半导体指数在消息公布后三日跌去4.7%,资金涌向亚太晶圆厂ETF。
——
历史不会重复,但押韵。1987年里根政府以“保护国家安全”为由限制日本半导体,三十八年后的今天,华盛顿用同样理由把英特尔部分国有化。区别只在于,当年对手在东京,如今枪口先对准了硅谷。下一次法槌落下时,不知哪家CEO会收到那句熟悉的通知:开门,国家收税,也收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