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有效地削弱俄罗斯的战争机器,并打击其经济与军事能源供应,乌克兰自2024年起频繁对俄罗斯的能源基础设施发起攻击。2024年8月,随着无人机和导弹的频繁轰炸,乌克兰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引发外界广泛关注:俄罗斯是否能够维持其经济的稳定。尽管如此,国际权威的大宗商品价格评估机构如阿格斯(Argus Media)和各大财经媒体对此反应较为冷静,似乎并没有对俄罗斯的经济前景产生过多担忧。这种平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根据美国石化产业情报网《碳氢化合物加工》(Hydrocarbon Processing)28日的汇整数据显示,2024年8月,俄罗斯炼油厂的停产总量已达到640万吨,占全国炼油能力的17%。这一数据创下了单月新高,相当于每日120万桶的产能无法运作,超越了2020年5月因疫情和战争导致的生产中断水平。尤其是无人机攻击,直接造成了310万吨产能的损失。与此同时,俄罗斯的加油站在多个地区,包括俄占区、南方地区和远东地区,都面临着95无铅汽油供应不足的情况,西方媒体纷纷报道这一危机,认为俄罗斯能源供应的崩溃在即。
然而,俄国媒体和相关分析机构的后续追踪却显示,尽管乌克兰的攻击对俄罗斯造成了短期的生产中断,但这些攻击多数可以在数小时内扑灭火灾,数天内就能恢复生产。快速恢复的能力反映出俄罗斯能源产业结构的韧性,这种恢复速度让外界感到惊讶,也让乌克兰的攻击未能对俄罗斯的整体能源输出造成致命打击。
2025年8月,乌克兰再次对俄罗斯的能源设施发起了大规模攻击。重点目标之一是德鲁兹巴输油管道(Druzhba Pipeline),这是俄罗斯向中欧输送石油的主要管道。在8月21日,位于布良斯克地区的乌涅恰(Unecha)遭到乌克兰导弹的攻击,导致俄罗斯向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的供应中断。这是德鲁兹巴管道在短短几天内的第三次攻击,13日的无人机攻击甚至引发了火灾,但幸运的是,并未对供应造成实质性影响。
此外,俄罗斯的多个炼油厂也成为了攻击目标。8月14日,位于南部伏尔加格勒州(Volgograd)的炼油厂遭袭后发生火灾,生产短暂停滞。位于希西兹兰(Syzran)和利珊州(Ryazan)的炼油设施在月初也遭到攻击,导致产能一度减半。直到26日凌晨,俄军在全国范围内击落了43架乌克兰无人机,这些攻击已经对多个炼油厂的生产造成了影响,尤其是对柴油出口和全球市场产生了连锁反应。
这些袭击不仅影响俄罗斯本土,甚至波及到欧洲,尤其是德鲁兹巴管道的中断,令匈牙利和斯洛伐克面临能源供应压力。斯洛伐克总理费佐(Robert Fico)对这一举动表示强烈不满,批评这一行为“不可理解”,并指出该管道供应的柴油有10%出口到乌克兰。匈牙利则威胁切断对乌克兰的电力供应,要求欧盟介入解决此问题。
尽管如此,俄罗斯已经通过储备和替代输送路线,成功将中断的影响压缩至4%至17%之间。匈牙利方面也表示,自己的石油储备足以支撑三个月的需求。而德国施韦特炼油厂则因为依赖哈萨克斯坦的石油供应,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尽管频繁遭遇攻击,俄罗斯的设施恢复速度却出乎意料的迅速。例如,针对德鲁兹巴管道的攻击,匈牙利外长西亚尔托(Peter Szijjarto)确认,修复工作通常只需5天,而以往的中断修复时间通常为两天。炼油厂的修复工作同样表现出色。伏尔加格勒、希西兹兰和利珊州的设施,在遭到袭击后,火势大多能够在数小时内被扑灭,核心设施的损害较小,恢复产能的时间通常为1至3周。例如,今年2月,伏尔加格勒的设施在遭遇大规模空袭后,仍然能够在一周多的时间内恢复生产,而利珊州的设施也在18天内恢复了半数产能。
这种快速修复能力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几个关键因素。首先,俄罗斯自身就是石化设备制造大国,能够快速修复遭损坏的设施。其次,俄罗斯的能源部门具备高效的应急处理机制,能够在火灾发生后迅速控制火势,减少损失。不断加剧的乌克兰攻击,反而推动了俄罗斯能源设施的系统升级,包括增强防空网络、提高无人机的拦截能力。
与此相比,台湾的能源体系则显得脆弱许多。台湾只有十天的天然气储备,并且石油和煤炭储备也相对有限,一旦发生封锁或突发危机,可能会陷入瘫痪状态。而台湾作为一个海岛,若液化天然气、煤炭和石油的卸货港口设施遭受攻击,该如何应对?更重要的是,是否具备完善的维修能力和保障设施的恢复?这些问题都没有明确的答案,依旧是悬而未解的难题。
上一篇:原创 衡水老白干半年报发布,身处深度调整期仍韧性十足
下一篇:国际金价再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