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要素改革组合拳 激活统一大市场新动能
优化离境退税扩大入境消费
中国“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千行百业
《打好要素改革组合拳 激活统一大市场新动能》
《优化离境退税扩大入境消费》
离境退税服务迎来“升级版”。8月29日,全国首个离境退税“一键退税”快速服务在杭州试点落地,最快两分钟即可到账。这一举措大幅简化操作流程,进一步改善消费体验,对于持续扩大入境消费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离境退税是促消费的抓手之一。近年来,我国入境游市场呈现蓬勃活力。离境退税以真金白银的实惠,让入境流量变消费增量,进一步做大入境消费“蛋糕”。今年4月,离境退税“即买即退”从试点推广至全国,入境消费便利化水平再提升,成为激发入境消费活力的一大实招。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离境退税商店超7200家,享受退税人数同比增长186%,退税商品销售额及退税金额同比分别增长94.6%和93.2%。
政策利好,还得把好事办好。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让境外旅客在退税商店购物时,只需提供信用卡预授权担保,即可即时取得退税款。但在实际操作中,商家需手工录入护照信息作为发票抬头,还得逐一输入商品编码、单价、数量、金额等详细信息,退税效率有待提高。此次推出的“一键退税”服务,旅客自助申请、商户一键开单、业务自动流转,离境退税实现全链路智能化,真正达到“即买即退”。有条件的地方可借鉴杭州做法,推出移动端实时申报、电子发票数据互通、拓宽退税款支付渠道等服务,进一步提高办事服务便捷性;还可探索跨区域、跨机构合作,在线下设立能跨区域办理的退税点,不断提高退税效率。
从“中国游”到“中国购”,入境消费增长可期。要放大离境退税政策红利,在国家政策扩容优化的同时,各地应同步推进退税便利化改革,以服务创新打造更加友好、高效、便捷的旅游消费环境;针对景区、文博场馆等境外游客集聚的区域,鼓励引导更多特色店铺备案成为离境退税商店。在政策释放利好之际,零售商家不妨根据旅游路线进行场景化布局,增加品质化供给,通过提供特色文化体验、语言服务等方式,打造差异化优势。
离境退税政策的持续优化,必将成为拉动入境消费的重要加分项,真正让“旅游热”带来“消费热”。
《中国“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千行百业》
日前在贵阳举行的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简称“数博会”)专业展区内,这些充满科技感的场景,勾勒出“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千行百业的生动图景。
在375家中外参展企业带来的数字经济相关产品和服务方案中,超过60%与“人工智能+”相关。这不仅让观众提前“触摸”未来生活,更成为中国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深化“数字中国”建设的生动注脚。
8月28日,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州贵阳开幕,小朋友在数博会上观看机器狗。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科大讯飞在数博会上发布“城市智能体”概念方案。“从现场呈现的诸多智能体、智能终端展品,以及与会中外专家交流的话题不难看出,中国‘人工智能+’行动对消费、生产、生活等领域的影响正越来越明显。”科大讯飞数字政府业务部总经理陈敏军说。
中国国家数据局副局长余英表示,当前全球数字经济已迈入以数据要素市场化为核心、以智能化技术为驱动的新阶段。
这种以智能驱动为标志的赋能效应,在中国基层治理中体现得较为显著。不久前落幕的“村超”全国赛总决赛,让西南小城贵州榕江迎来超高人气,但大量自驾车辆从全国多地涌入,也给当地交通带来巨大考验。
贵州交管部门依托“全省高速公路车辆运行态势”模块,通过融合高速公路交警卡口、交通ETC、收费站匝道卡口等数据,绘制了“全省高速公路车辆实时运行一张图”,提前预判车流高峰,及时引导车辆从城郊匝道分流,有效缓解拥堵。据了解,该系统已为全省上千场大型活动提供交通保障,提升通行效率。
作为中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的智能技术应用场景远不止于此。
为方便游客夏季来黔旅游,贵州推出旅游智能助手“黄小西”。“‘黄小西’的命名,源自贵州最具代表性的三大景区——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西江千户苗寨。无论游客是旅游达人还是初次来黔的‘小白’,都能通过它享受到贴心的智能服务。”贵州省副省长罗强介绍。
8月28日,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州贵阳开幕,这是数博会上展出的带电作业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当前,贵州正推动算力、数据、应用和产业协同联动,持续做强做优数字经济,其中发展以行业大模型为重点的人工智能产业是核心工作之一。罗强说:“目前我们已在全省24个重点产业中,打造了近100个大模型应用场景。”
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坚实的产业基础。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最大拥有国,占比达60%。截至2024年底,中国已有302款生成式AI服务完成备案,940万软件开发者活跃在创新一线,为技术迭代提供核心支撑。
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国政府近年来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政策,并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设立规模600亿元的国家人工智能基金,持续布局人工智能与经济融合项目;400余家人工智能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速崛起,让“人工智能赋能”从抽象概念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变化。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介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规模广泛应用。
中国近日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关于“人工智能+”,提出加快实施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全球合作等6大重点行动,为行业发展划定清晰路径。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今年以来,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与合作并存的背景下,中国人工智能热潮持续涌动,加速赋能经济社会各领域。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推进数据跨境流动试点与国际联合研发,通过技术共享、标准共建,为全球产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中国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