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登顶A股“股王”宝座,科技浪潮重塑市场估值逻辑
2025年8月28日,A股市场上演了一场跌宕起伏的“过山车”行情。尽管早盘一度低迷,但午后市场迎来惊天逆转,三大股指全线上扬。其中,科创50指数尤为耀眼,单日飙升7.23%,创下近三年来新高。
科技板块全线爆发,半导体与通信设备领跑
当日,半导体板块成为市场的绝对焦点,板块内逾十只个股封涨停。从设备、材料到设计,整个半导体产业链条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中芯国际盘中大幅上涨14%,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半导体设备龙头企业亦表现强势。与此同时,通信设备板块同样不甘示弱,光模块、CPO(相干光模块)等算力硬件概念股高歌猛进,新易盛、中际旭创等光模块企业股价更是创下历史新高。
寒武纪市值超越茅台,AI芯片公司实力抢镜
然而,当日最令人瞩目的无疑是AI芯片公司寒武纪。其股价飙升15.73%,报收1587.91元,总市值一举突破6600亿元,成功超越贵州茅台,登顶A股“股王”宝座。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市场估值逻辑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几年前,若有人预言科技股能超越茅台,或许会引来一片质疑。
寒武纪的业绩表现堪称惊人。公司于8月26日晚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28.81亿元,同比增长高达4347.82%;净利润更是实现扭亏为盈,达到10.38亿元。如此迅猛的增长速度,在A股历史上亦属罕见。
资金与政策双重驱动,科技牛行情呼之欲出
市场数据显示,两融余额已连续11天增长,攀升至2.2万亿元,其中科技股融资占比高达58%,芯片、AI算力板块成为杠杆资金重点布局的领域。北向资金也积极参与,单日净流入超过80亿元。主力资金大规模涌向科技领域,半导体板块当日净流入资金高达73.58亿元,通信设备、电子元件板块分别获得46.89亿和32.83亿元资金加持,为科技股的强劲上涨注入了强大动力。
政策层面亦在为科技发展“添柴加火”。国务院发布的《人工智能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智能网络和算力基础设施,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通信设备、半导体等科技板块指明了发展方向。此外,工信部《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发布,也进一步提振了卫星通信板块的表现。
市场分化凸显,把握结构性机遇
尽管整体指数飘红,市场内部却呈现出明显的分化。上涨个股2868只,下跌个股2402只,涨停个股仅66只,显示资金高度集中于科技板块。传统行业如医药医疗、农业板块出现调整,白酒、教育板块亦表现疲软。
从技术面来看,上证指数日K线收出长下影阳线,显示多头力量重新占据优势,3800点附近形成了有效支撑。创业板指表现更为强势,收出大阳线,MACD红柱快速放大,上涨动能十足。沪深两市成交额接近3万亿元,市场交投活跃,投资者对科技板块的热情高涨。
估值逻辑转变,警惕高位风险
寒武纪登顶A股“股王”,标志着市场估值逻辑的深层转变。过去,以茅台为代表的传统消费股,其估值主要依赖于品牌垄断和现金流稳定性;如今,以寒武纪为代表的科技股,其估值核心已转向技术壁垒和成长潜力。资金抱团算力与芯片股的意图明显,短线资金试图通过将寒武纪推至比茅台更高的价位,向市场传递“科技牛”的信号。
AI产业的快速发展驱动了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直接带动了通信设备、半导体等行业的飞速发展。半导体作为科技产业的核心基础,在国产替代和算力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正迎来黄金发展期。通信设备行业为AI应用提供关键的网络传输和算力基础设施支撑,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科技板块的崛起。这种产业逻辑根基牢固,并非单纯的概念炒作。
然而,投资者在享受科技股行情的同时,也需警惕高位科技股的回调风险。部分个股估值已处于历史高位,例如寒武纪的市盈率已超过500倍,板块内部也开始出现分化。建议投资者避免盲目追高,重点关注具有业绩支撑的算力硬件和半导体材料标的。短线来看,3770点可作为重要的防守线,一旦跌破,可能需要考虑短期内的获利了结。虽然科技主线依然强劲,但市场波动难以避免,风险控制始终是投资的首要考量。
在当前结构性行情特征明显的市场环境下,成功把握科技浪潮带来的投资机会,选对板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