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逐步恢复,本以为,进入2025年以后,房子的情况会越来越好,没想到过去几年的情况比想象中还差。
无论新房还是二手房,房价都在持续下跌,根据统计数据销售,7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4个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1%,加速下滑。
然而另一边,股市创10年新高,却在不断从楼市资金“抽水”,不少人开始考虑要不要卖房炒股,股市持续走牛对楼市形成更大的压力。
相比价格,更让高层担忧的是市场销量。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7月新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4%,销售额下降6.5%。
更严峻的是,7月单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只有0.57亿平方米,环比暴跌45.8%,相比6月几乎是“腰斩”,已经创下2009年以来同期最低。
而房子销量持续低迷,下半年经济都可能被拖累,更关键的是,如果楼市资金都被股市吸走,房地产就会更困难,到时候就会影响地方财政进一步吃紧,明显影响财政收入。
有机构测算,商品房销售额每跌10%,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就会跟着降1%左右,下一年的土地出让收入甚至会降15%。
房地产持续冷清,已经成为地方财政的“最大缺口变量”。如果没有中央加大支援,那些依赖土地财政的省份,可能同时面临“收入大跌+刚性支出+债务到期”的三重压力。
说白了,现在经济正需要政府拉一把,也正是用钱的时候。楼市留下的收入缺口,自然需要从其他地方补上。
所以,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税收政策一个接一个地推出:
①购买国债地方债要缴税;财政部公告明确:8月8日开始,国家将对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
考虑到现行的规定是: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月收入10万元以下是免征增值税。
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税基本免了。
②买港股美股赚钱要缴税;
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境外所得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中明确:股票、股权转让收益属于“境外所得”,需单独计算纳税,税率是20%(不与境内收入合并计税)。
如有已缴境外税款可抵扣(但美股、港股通常不扣个税,因此需在国内补缴)。
说的简单一点:境外炒股所得,必须缴纳个税,税率是20%。但如果你在境外缴纳了个税,是可以抵扣的。
③“房东税”
9月15日要推出《住房租赁条例》,要求租房合同必须备案,信息同步到税务部门。这不是新税,但很多房东之前没备案、没交税,以后说不定房东就需要补足欠下的税。
④强制企业给员工缴纳社保,有句话是“社保的本质就是税”,社保费统一由税务部门全责征收;
⑤大幅收紧企业的出口退税;
⑥互联网平台企业要向税务机关报送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涉税信息。
⑦公布了“史上最严新规”(意见稿),对外资金通道全面收紧,
《管理办法》规定,金融机构不得为身份不明的客户提供服务或者与其进行交易,不得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或者假名账户,不得为冒用他人身份的客户开立账户。
对单笔人民币5000元或外币等值1000美元以上的境外汇款,需核实汇款人身份;
支付机构一次性出售不记名预付卡1万元以上也需登记。
交易系统、税务系统,环环相扣,几乎不给灰色操作留下空间。
综上,这一波税改的核心思路是:不立新税,而是把现有税种严格执行、从严征收。
另一方面,这些税大多针对有钱人——比如炒股赚钱的、有多套房的、有资金往外走的。
通过对高收入群体加强征税,国家能进行二次分配,多给普通老百姓发福利——比如消费券、育儿补贴、幼儿园大班免保教费,等等。
将来要想真正化解房地产带来的风险,减轻房奴的负债压力和资产缩水的影响,一个可能的路子是:适度推动通胀,用时间换空间,慢慢稀释以前的债务。
虽然通胀可能带动物价上涨,但国家如果能通过福利补贴反哺老百姓,就能帮大家应对上涨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