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评估中国人工智能芯片的供需情况报告(中英版)-BERNSTEIN
报告共计:45页
《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评估中国人工智能芯片的供需情况报告(中英版)-BERNSTEIN》聚焦中国人工智能芯片供需动态,核心围绕全球与国内厂商竞争格局、供需规模及技术发展展开。报告指出,美国出口管制对中国AI芯片供需影响显著,2025年中国AI芯片需求强劲,预计需求规模达395亿美元,其中37%来自国内供应商。此前英伟达H20芯片出口受限致其2025年相关销售额预计减少168亿美元,后因销售恢复,结合生产周期,预计可挽回105亿美元销售额,新推出的B30芯片预计贡献28亿美元,AMD或获10亿美元销售额,国内供应商则保留H20禁令带来的15亿美元增量销售,综合来看2025年中国AI芯片总供应约370亿美元,仍存在25亿美元供应缺口,较初始预计的126亿美元缺口大幅缩小。需求端,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百度是H20芯片主要采购方,2024年占其总需求的80%以上,其他云服务提供商及互联网企业需求亦显著。供应端,市场竞争格局碎片化,全球厂商以英伟达、AMD为主,国内厂商分为四类:全球GPGPU供应商(英伟达、AMD)、国内GPGPU供应商(海光、MetaX等)、国内第三方ASIC厂商(华为昇腾、寒武纪等)、国内CSP自研ASIC厂商(百度昆仑、阿里平头哥等)。技术层面,国内AI芯片性能虽落后于英伟达H100等顶尖芯片,但与可对华销售的H20、MI308竞争力接近,华为昇腾910C性能约为H100的65%,海光DCU3、寒武纪思元590性能接近英伟达A100。未来,国内AI芯片本地化率将从2023年的17%升至2027年的55%,主要得益于芯片性能提升及7nm产能扩张,2025年供应瓶颈集中在晶圆代工产能与CoWoS生产能力,同时政府通过风险投资基金、省级计算券等推动AI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端字节跳动、阿里、腾讯等也加大AI相关资本支出,进一步拉动芯片需求。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