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港交所8月13日披露,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递表港交所主板,中金公司、华泰国际、广发证券(香港)为联席保荐人。
卧龙电驱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截至今年6月30日,其上半年营收突破80亿。此外,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按2024年收入计,卧龙电驱在全球防爆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约为4.5%;在全球工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四,市场份额约为2.8%;及在全球暖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五,市场份额约为2.0%。
港股融资市场在今年极为火热。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港股市场股权融资规模已逼近3000亿港元,达到2879.82亿港元,同比大增350.56%。总体来看,今年港股市场无论是IPO还是再融资规模都呈爆发式增长。
在这场资本狂欢中,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与新材料、高端制造等科技板块逐渐成为资本追逐的焦点,工业自动化与机器人等企业活力满满——从协作机器人龙头越疆机器人到传感器巨头歌尔微电子,从工业机器人新秀翼菲智能到精密部件制造商兆威机电、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卧龙等,越来越多的产业链核心企业密集递表或完成IPO,掀起一股“港股淘金热”。
01.
赴港上市潮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果链企业
自去年年底以来,已有多家机器人企业成功登陆港交所。
越疆机器人
去年12月23日,协作机器人企业越疆机器人(股票代码:2432.HK)于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
越疆成立于2015年,开发出全球首款桌面协作机器人,是首家拥有 0.25-30 kg 负载产品矩阵的机器人企业,覆盖 3C、汽车、半导体、化工、医疗、金属加工、食品饮料、新零售等行业。按2023年的出货量计,越疆机器人在中国所有协作机器人公司中排名第一,在全球协作机器人行业中排名前二。
极智嘉
今年7月9日,全球智能机器人引领者极智嘉(股票代码:2590.HK)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正式成为全球AMR仓储机器人市场首家上市企业。
极智嘉成立于2015年,灼识咨询资料显示,极智嘉已连续6年蝉联全球最大的仓储履约AMR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截至2024年,极智嘉业务版图已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及地区,服务超800家全球大客户,在3PL、零售电商等领域形成深度渗透。2021年至2024年,公司毛利从0.8亿元大幅提升至8.4亿元。
除了上述已成功港交所上市的企业,今年5月以来,还有众多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企业、果链企业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掀起了一股赴港上市的热潮。
仙工智能
2025年5月27日,仙工智能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以18C上市,独家保荐人为中金公司。
仙工智能成立于2020年,是以控制系统为核心的工业智能机器人公司。根据灼识咨询,仙工智能在2023–2024连续两年的全球机器人控制器销量排名第一;全球客户超 1500 家,包括飞利浦、施耐德、西门子、一汽大众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覆盖 3C、汽车、自动化设备、新能源、半导体、工程机械、生物医药等细分行业。
兆威机电
2025年6月18日,兆威机电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香港主板IPO上市。
兆威机电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集设计、研发、制造于一体的微型驱动系统方案解决商,主要面向智能汽车、具身机器人、消费科技、医疗科技以及先进工业制造等高增长行业提供应用场景定制的一体化微型传动与驱动系统解决方案。此次赴港上市,兆威机电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扩大生产规模、研发投入以及全球市场拓展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全球微型驱动系统市场的竞争力。
埃斯顿
2025年6月27日,埃斯顿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由华泰国际独家保荐。根据招股书,埃斯顿此次赴港上市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充全球产能、进行海外投资收购、投资研发项目、提升全球服务能力及数字化管理系统以及偿还部分现有贷款。
埃斯顿成立于1993年,于2015年3月2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埃斯顿具备从“核心部件 + 机器人整机 + 解决方案”的全产业链自主研发及生产能力,主要产品包括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按2024年的收入计算,埃斯顿是全球第6大及中国最大的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供应商,全球的市场份额为1.7%。
翼菲智能
2025年6月30日,翼菲智能向港交所递交H股发行上市申请。招股书显示,翼菲智能本次IPO募集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机器人技术研发、生产线升级与产能扩建、海外业务网络拓展、供应链上下游投资布局,以及补充企业营运资金。
翼菲智能成立于2012年,专注于工业机器人的设计、研发、制造及商业化,并提供机器人综合解决方案,深耕轻工行业,面向消费电子、汽车零部件与新能源、医疗健康、快消品及半导体等领域。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2023年、2024年,翼菲智能业绩连续亏损,这三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62亿元、2.01亿元和2.6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755.3万元、-1.11亿元和-7149.5万元。
立讯精密
2025年7月2日,立讯精密公告称,为深化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增强境外融资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透明度和规范化水平,公司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立讯精密成立于2004 年,主要产品涵盖消费电子、汽车、通讯、工业及医疗等领域,主要服务于海内外头部品牌客户,并为客户提供多品类核心零部件、模组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等一站式服务。2025年上半年,立讯精密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64.75亿元—67.45亿元,同比增长20%—25%。
歌尔微电子
据港交所7月21日披露,歌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国际、招银国际、瑞银集团为联席保荐人。
歌尔微电子是一家覆盖传感器、SiP和传感交互模块的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尤其专注于声学传感器。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以2024年销售额计,歌尔微电子是全球第五大、中国第一大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全球市场份额2.2%。于往绩记录期间,歌尔微电子的传感器累计出货量超过50亿颗。同时,歌尔微电子是全球第四大传感器提供商,市场份额为4.3%,亦是全球第一大声学传感器提供商,市场份额为43.0%。
02.
争抢窗口红利释放、“出海”全球化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已有超过40家企业在港股主板成功IPO上市,IPO募集金额已经超过去年全年,达到106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35亿港元大幅上升688.56%。
而工业、机器人等企业为何纷纷选择港交所?这一现象背后,既有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的考量,也与港股市场的政策环境、投资者偏好、全球化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
制度红利释放
港交所通过规则优化降低科技企业上市门槛,激活技术资本化。18C章允许未盈利科技企业以技术潜力为核心估值依据,叠加FINI机制缩短审核周期,使高研发投入的硬科技企业无需依赖财务指标即可获得融资。这一政策红利尤其利好长周期行业,加速技术变现进程。
流动性迁徙
A股遇冷与港股估值回升形成剪刀差,驱动企业跨市场流动。A股IPO收紧导致排队企业积压,而港股因制度包容性和近期新股高估值吸引资金涌入。企业基于成本(上市费用低)、效率(审核周期短)和融资规模(流动性强)的综合考量,选择港股作为更优解,形成“流动性迁徙”趋势。
全球化跳板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枢纽,为企业跨境扩张提供资金与品牌背书。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通过港股募资专项用于海外建厂,利用香港的国际化平台对接全球资源。港股上市不仅补充外汇资金,还提升国际知名度,成为企业“走出去”的关键跳板,契合产业链“出海”全球化趋势。
从更长远的视角观察,优质企业全力冲刺港股 IPO 并成功上市,正成为当下资本市场的新趋势。这种趋势的背后,是企业上市后对巨额资金的强大吸引力,为全球化市场注入强劲活力。但企业在这场席卷行业的变革浪潮中,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实现突破与转型,或许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综合 | 招股书、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