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刚大幅放开稀土出口,美公然给中国贴标签,稀土较量将走向哪里?
创始人
2025-08-26 11:54:07
0

前言

一边是中国大幅放开稀土出口7月对美出口量从46吨猛增至619吨,展现十足合作诚意。

另一边却是美国驻华使馆公然给中国贴上"敌对国家"标签,在舆论、经济、教育三条线同时发力,完全一副翻脸不认人的架势。

这种"拿货就翻脸"的操作打的什么算盘?中美稀土较量将走向哪里?

作者-山

75%暴增的稀土刚到手,美国就连下三道狠手

数据不会撒谎。7月中国稀土磁铁出口达到5577吨,比6月份足足增长了75%。

这个数字背后,是中国对美国释放的实实在在的善意。从5月的46吨到6月的353吨,再到7月的619吨,对美稀土出口呈现火箭般的增长轨迹。

要知道,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美国80%的稀土需求依赖进口,这些"泥土"般不起眼的金属,却是F-35战机、爱国者导弹、特斯拉电动车都离不开的关键原料。

按理说,解了燃眉之急的美国应该心怀感激才对。

然而现实却让人大跌眼镜。

8月18日,美国驻华使馆在社交媒体上直接把中国定义为"敌对国家",这种外交辞令的突然升级,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枚重磅炸弹。

更过分的是,美方还无端指责中国向美国输出"非法电子烟产品",甚至暗示中国涉及什么"基因工程改造",这种毫无根据的造谣抹黑,已经突破了正常外交的底线。

舆论战只是开胃菜,真正的重拳还在后面。

教育领域,美国边境执法部门开始对中国留学生实施歧视性盘查,有学生被带入"小黑屋"长达70多小时,理由仅仅是"你是中国人"。

经济领域,美国财政部以"协助伊朗石油运输"为借口,对两家中国公司实施制裁,冻结资产,拉黑清单,长臂管辖的霸道嘴脸暴露无遗。

从舆论抹黑到教育围堵,再到经济制裁,美国这三记重拳招招致命,时间点选择也颇为"精准"——正好卡在中国大幅增加稀土供应之后。

三个月内从伙伴到敌人,华盛顿变脸速度刷新纪录

美国对华定位的变化,其实有着清晰的历史脉络。

奥巴马时期,华盛顿还在谈"合作共赢",当时的表述是"建设性伙伴关系"。特朗普上台后,中国被重新定义为"战略竞争对手",关税大棒挥舞不停。

美国政府本想延续前任的对华强硬路线,但现实很快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通胀高企、供应链断裂,美国经济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这时候,中国的稀土供应就像救命稻草一样珍贵。

于是,我们看到了戏剧性的一幕。

今年5月,中美达成关税暂停协议,中国商务部随即宣布暂停28家美企的稀土出口管制,给了90天的缓冲期。8月又延长90天,中方展现了足够的诚意。

然而,美国副国务卿坎贝尔的话道出了真相:"中国韬光养晦让我们误判了20年。"

说白了,美国以为中国还是那个唯唯诺诺的"潜力股",没想到早已成长为不容忽视的"实力派"。山东舰下水、空警-3000首飞、华为5G技术领先,这些都在提醒华盛顿:时代变了。

更让华尔街焦虑的是经济数据。

摩根大通在华利润率比在美国本土还高出12%-15%,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美国资本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远比想象中深。

明明离不开,却又想摆脱,这种矛盾心理催生了美国当前的分裂政策

一方面,经济上继续从中国获益,稀土、芯片、制造业,哪一样都离不开中国。另一方面,政治上要体现"对华强硬",满足国内政治需要。

于是,"拿货就翻脸"成了华盛顿的标准操作。

稀土背后的算盘,美国如何把资源变成武器

透过稀土这个窗口,我们能看清美国霸权逻辑的真实面目。

什么叫"资源外交"?简单说就是利用别国对关键资源的依赖,达到政治和经济目的。美国在这方面可是"老师傅"。

回顾历史,美国对伊拉克动武,表面上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实际上是石油控制权。对委内瑞拉制裁,名义上是"民主自由",本质上还是石油利益

现在轮到稀土了。

美国的算盘打得很响:先通过贸易谈判拿到稀土供应,稳住军工生产和新能源转型的节奏,然后回过头来用政治、军事、科技等手段全方位遏制中国。

这种"先索取后背叛"的套路,在国际关系中屡见不鲜。

问题是,中国不是伊拉克,也不是委内瑞拉。

早在2025年4月,中国就对钐、镝等7类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全球价格瞬间暴涨300%,让西方军工企业叫苦连天。这一招让美国切实感受到了什么叫"卡脖子"的滋味。

更关键的是,中方的稀土开放是有条件的。

6月的中美稀土协议,是在美方同意部分半导体设备解禁的基础上达成的,并非无条件开放。中方明确保留随时收紧出口的权利。

面对美国的三重打击,中方的反应堪称教科书级别。

外交上,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用"三个严重"定性美方行为:严重侵犯权益、严重阻碍往来、严重破坏交流。立场鲜明,毫不含糊。

法律上,启动《反外国制裁法》,把洛克希德·马丁等美企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经济上,抛售413亿美元美债,虽然金额不大,但信号意义明确:中国不会被动挨打。

美国想空手套白狼,中国这张王牌还会怎么打

站在更宏观的角度看,这场稀土博弈折射的是大国关系的深刻变化

过去40年,全球化的基本逻辑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国通过分工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美国提供技术和市场,中国提供制造和资源,日韩提供精密加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产业链。

但这种平衡正在被打破。

美国发现,过度依赖中国让自己在战略竞争中处于被动。中国掌控了稀土、锂电池、太阳能板等关键产业链,这意味着美国的"脖子"被别人捏在手里。

于是,"脱钩断链"成了华盛顿的新口号。

问题是,全球化不是你想断就能断的。

以稀土为例,虽然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都有稀土矿,但开采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技术工艺落后,短期内根本无法替代中国。即使勉强开采,成本也是中国的3-5倍

更重要的是,稀土不只是挖出来就能用的。

从稀土矿到稀土金属,再到稀土磁材,整个产业链条中国都占据绝对优势。全球90%的稀土冶炼、80%的稀土加工、70%的稀土应用都在中国,这种产业链优势不是一两年能够替代的。

面对这种现实,美国的选择其实很有限。

要么真正与中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要么承担"脱钩"的巨大成本,重新构建产业链。要么继续玩"双标"游戏,一边依赖一边遏制。

从目前的情况看,美国选择了第三种。

但这种策略能维持多久?

中国已经开始布局稀土产业链的全球化。在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投资稀土项目,与巴西、智利建立锂资源合作,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华为的昇腾910B芯片性能逼近英伟达A100,中芯国际28纳米良率追平台积电,这些都在告诉世界:技术封锁只会加速中国的自主创新步伐。

更深远的影响是,全球正在进入"资源外交"新时代。

结语

从稀土博弈能看出,美国那套霸权逻辑已经从"合作共赢"彻底转向"零和思维",这不是政策调整,是本性暴露。

未来全球进入"资源外交"新阶段,手握关键资源的国家将重新洗牌地缘版图,中美较量的焦点也从贸易转向资源控制权的争夺。

面对美国步步紧逼,中国该如何打好稀土这张牌?你觉得我们的底线应该划在哪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A股有色金属板块冲高 每经AI快讯,有色金属板块冲高,中色股份、豫光金铅涨逾6%,西部材料、洛阳钼业、湖南黄金等涨幅居前。...
字节跳动 - 张一鸣的创业故事 张一鸣,一个80后的“技术宅”,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中赫赫有名,作为字节跳动的创始人,他带领公司从一款新...
小红书矩阵号申请攻略:详细步骤... 小红书矩阵号申请全攻略 作为国内知名生活方式分享平台,小红书已成为品牌和个人扩大影响力的关键渠道。想...
原创 2... 2024年,全国各大城市的GDP榜单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经济画卷,缓缓展开在世人面前,其中温州的异军突...
原创 银... 2025年银行迎来了新的一项变革,瞬间感觉到温暖了许多! 针对60岁及以上的老人提供了贴心的服务! ...
为什么许多小微企业选择助贷平台...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面临资金周转的问题,尤其是当银行贷款因信用记录不佳、缺乏担保或其它原...
原创 湖... 湖北银行和汉口银行哪个实力更强,取决于股权背景,资产规模,业务机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网点覆盖,战...
贷款到账后,结果以“不是本人意... 明明都签了居间合同,贷款也帮客户拿到了,到收贷款中介费时,客户却以“《贷款居间合同》不是本人签署、协...
小红书账号如何更改领域?详细步... 如何调整小红书账号领域方向 在小红书运营过程中,许多创作者会遇到内容方向与个人定位不符的情况,及时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