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自上台以来,频繁使用关税这一手段来施压各国。这一次,他将目光锁定了印度,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俄罗斯石油买家,却在此时得以幸免。
2025年8月15日,特朗普与普京在阿拉斯加的会晤刚刚结束,特朗普便于次日(16日)宣布,暂缓对中国加征关税。美国参议员鲁比奥紧随其后,于17日向媒体解释,称此举的主要原因是担心全球油价暴涨。最终,印度成了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替罪羊”,被加征了50%的关税。美国显然经过了深思熟虑,认为中国作为大国不容易得罪,而印度相对脆弱,于是便将矛头指向了印度。
俄罗斯通过石油出口获得了大量资金,用于支持乌克兰冲突。为了打击那些继续从俄罗斯购买石油的国家,美国决定实施二级制裁,试图切断俄罗斯的资金来源。印度和中国是俄罗斯石油的最大买家,印度的购买量占了俄罗斯石油出口的大部分,而中国更是处于领先地位。然而,美国在行动时,选择性极强。
8月6日,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宣布对印度的商品加征25%的额外关税,这意味着此前已经实施的25%关税叠加,最终将达到50%。美国政府给出的理由是,印度仍然没有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此次关税将于8月27日起生效,影响到印度纺织品、宝石、汽车零部件以及海鲜等多个出口行业,这些行业对印度就业至关重要。
印度方面的反应极为强烈,外交部发表声明表示,认为美国的关税措施“不公平、不合理”。印度指出,全球许多国家都在购买俄罗斯石油,为什么仅仅针对印度?自2023年起,印度便成为俄罗斯石油的最大市场之一,今年上半年,印度每天从俄罗斯进口约175万桶石油,占其总进口量的35%以上。印度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控制了国内的通胀,并对全球市场起到了稳定作用。
特朗普显然对此并不买账,他在公开场合表示,印度似乎并不关心乌克兰民众的死伤,而是注重从俄罗斯购买廉价石油。印度政府对此回击称,自己是为了国家利益,而其他国家也在这样做,为什么只有印度被惩罚?
尽管中国的俄罗斯石油购买量远超印度,是全球最大的进口国,但特朗普并未立即采取行动。美国参议院曾提出一项法案,提议对中国和印度实施100%的关税,但欧洲各国对此并不看好,担心油价因此暴涨。
8月17日,鲁比奥在福克斯新闻中明确指出,若美国对中国实施关税,全球能源市场将陷入混乱。中国不仅购买俄罗斯石油,还将其加工为成品油,进而出口到欧洲及其他地区。如果美国对中国实施关税,欧洲的消费者将不得不支付更高的价格,或者寻找其他石油供应来源。欧洲对此显然无法接受,因此美国决定暂时放弃对中国实施制裁。
特朗普也在16日对外表态,表示虽然中国购买大量俄罗斯石油,但目前并不急于对中国加征关税,可能会在两三周后再作决定。特朗普的首要目标依然是解决俄乌冲突,尽管他与普京的会晤并未达成停火协议,但至少为和平谈判打开了一个口子。如果此时激怒中国,可能会影响到俄罗斯的合作,导致俄美关系的缓和努力付诸东流。
特朗普的顾问纳瓦罗则明确表示,印度必须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否则将继续面临惩罚。但对中国,特朗普并未表现出类似的强硬态度。实际上,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也间接帮助美国控制了通胀,因此特朗普及其团队内部有人认为,印度的石油购买行为实际上对美国经济有一定的益处。
为什么不对中国实施关税?这是因为中国有足够的反制手段。美国曾在贸易战中与中国对抗,结果两败俱伤,关税增加至三位数,美国企业也承受了很大压力。而中国则在供应链上占有重要地位,一旦美国对中国实施关税,欧洲盟友很可能首先提出反对。尽管印度是美国的战略伙伴,但美国显然认为印度在国际博弈中的影响力远不如中国。
印度目前的处境十分尴尬。莫迪政府一方面试图平衡与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又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印度谴责美国的措施不公,但并未采取强硬的反制措施,反而只能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美国原定于8月25日至29日派遣贸易代表团赴印度谈判,但这一行程最终被取消,打破了此前缓和局势的希望。印度出口商面临困境,货物滞留在仓库,股市也因此出现下跌。莫迪政府迫切需要找到多元化能源供应的途径,同时维持与各国的外交关系,但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有印度媒体指出,美国此举可能是在迫使印度与中国和俄罗斯更加靠拢。尽管两国之间存在分歧,但在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各国可能会出于自保而联合起来。
从特朗普的角度来看,此举并非偶然。中国刚刚同意延长关税暂停期90天,而特朗普此时对中国的关税威胁未必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特朗普试图先稳定俄乌局势,再回头处理中国问题,但这一决策的时机和方式都可能引发不良的国际反应。
鲁比奥则更关注外部因素,担心对中国实施关税会伤害到西方内部的利益。虽然两人给出了不同的理由,但归根结底,还是对中国采取行动的风险让他们有所顾忌。中国不仅准备充分,而且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即使俄乌冲突结束,中国依然能够承受美国加征关税的压力。
这件事暴露了美国战略的短视,特朗普试图通过贸易手段解决战争问题,但忽视了全球经济的复杂性和连锁反应。印度作为一个小玩家,最终被牺牲。而中国则稳坐钓鱼台,继续坐享其成。各国必须意识到,这种不确定性将持续下去,全球经济形势依然风云变幻,大家都应做好应对的准备。
特朗普第一任期时就与中国展开了贸易战,结果两败俱伤。美国企业纷纷将生产转移到印度,然而如今却又对印度实施关税,这显然是自打脸。苹果公司曾将iPhone生产线迁至印度,但如今由于关税的影响,消费者可能需要为每部手机支付更高的价格。虽然印度成为了全球供应链的新宠,但特朗普并不满意,并再次提出要将制造业带回美国。这一逻辑显然混乱,表面上是惩罚俄罗斯石油买家,实则是在重塑全球贸易格局。
对于印度经济而言,这一关税无疑是沉重的打击。纺织业雇佣了数千万工人,而50%的关税使得印度出口美国的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美国买家转向越南或孟加拉等其他供应国。印度政府表示会采取措施保护本国利益,但具体的应对措施尚不明确。印度可能加强与俄罗斯的贸易,并尝试使用卢比结算以绕开美元,同时也在积极与中国进行合作,尽管两国在边境问题上有摩擦,但在经济上却有很强的互补性。
中国则低调应对当前局势,凭借其强大的炼油能力,俄罗斯石油在中国的加工进一步稳定了全球供应链。尽管欧洲通过中国购买了成品油,间接地也支持了俄罗斯,但美国并未对中国采取直接的惩罚措施,主要是担心油价飙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