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特朗普宣布对印度加征50%的关税,制裁其购买俄罗斯石油的政策正式实施,印度在强大压力面前迅速做出反应,之前一直坚硬的态度开始松动。根据印度《经济时报》的报道,知情人士透露,由于美国施压加强,印度的国有石油精炼公司已经暂停了对俄罗斯原油的采购。目前,印度国内几大石油公司,包括印度石油公司、巴拉特石油公司和印度斯坦石油公司等,都在讨论是否继续采购俄罗斯石油,最终的决定将依赖政府的进一步指示。
受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印度炼油厂的原油订单骤然下降,从每天的175万桶下降到42万桶。这一变化发生在特朗普宣布关税政策之前,印度每日从俄罗斯进口200万桶石油。然而,当8月1日特朗普发布制裁消息时,至少4艘满载俄罗斯石油的油轮被困在印度洋,无法靠近印度港口。
事实上,国际油价近年来大致维持在每桶60到70美元之间,但印度一直以来以不到50美元的价格从俄罗斯购买原油。这也显示出,印度长期以来享受了俄罗斯石油的低价优势。然而,特朗普的制裁措施明显具有强大的威慑力。据估算,特朗普对印度的50%关税可能只是个开始,未来可能会附加100%的关税,这让印度在权衡利弊后,选择暂时退出俄罗斯石油市场,担心承受不起全面的关税制裁。
不过,印度承受不起并不意味着其他国家无法承担。俄罗斯目前正在寻求降低石油价格,以吸引更多买家,尤其是中国。中国已大幅增加对俄罗斯石油的进口,每日维持200万桶的采购量,间接填补了印度退出市场的空白,并且以折扣价格购买这些石油。
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威胁,中国显然早有准备。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截至7月,中国60%以上的俄罗斯石油交易已经实现本币结算,这一策略帮助中国有效规避了特朗普基于美元体系的金融制裁风险。此外,在中美贸易谈判中,虽然美国对中国的关税仍未完全解决,但特朗普显然不敢轻易对中国采取过激措施,尤其是在中国大规模进口俄罗斯石油的背景下。中美双方的谈判表现出了复杂性,尽管存在矛盾,双方依然在努力寻找妥协,而美国不可能像对待印度那样,对中国施加过于严厉的关税压力。
那么,印度为何在这种情况下突然服软?其根本原因在于,印度是典型的外强中干。虽然印度拥有超过14亿人口,GDP居全球第五,国土面积庞大,看似具备与中国抗衡的潜力,但实际上印度的许多领域都依赖外部技术支持,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印度在航空发动机、材料学、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等高技术领域处于劣势,这在与美国的博弈中显然处于劣势。
例如,印度的“光辉”战斗机从设计到研发,包括发动机和雷达设备,几乎都依赖于外国技术。印度的“阿琼”坦克经过多年研发,却始终无法完全自主,甚至被外界批评为抄袭德国的“豹”2式坦克。印度海军自研的维克兰特号航母,设计来自法国和意大利,舰载机来自俄罗斯,动力系统来自美国,几乎全程依赖外部技术支持,成为典型的“万国造”。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美国对印度实施制裁,印度的工业基础可能会遭遇重创,许多重要的武器装备也会失去功能。
因此,即便俄罗斯提供了廉价石油,印度依然选择放弃,原因并非仅仅是经济因素,而是印度在核心技术上存在严重短板,受制于外部。印度无法依赖自己强大的技术能力,这也让它在面对外部压力时显得尤为脆弱。只有当一个国家具备强大的自主能力时,才能在国际博弈中保持真正的独立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