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酱酱编辑丨 红豆 编审丨巴玖
2025年,在调味品这个传统赛道,正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IPO大潮。
海天味业在港交所交易大厅的敲钟声余音未散,又一波调味品企业已经排队敲响资本市场的大门,包括天味食品、百利食品、幺麻子、中盐股份、广盐股份、丹丹豆瓣等。
四路军团竞逐IPO
当前冲刺IPO的调味品企业,可划分为四大类型:行业巨头二次上市、细分龙头冲A、国企混改突围、区域品牌转型。
第一军团:行业巨头选择“A+H”双平台运作
6月19日,海天味业(03288.HK)H股正式挂牌上市,成为调味品行业首家“A+H”双上市企业,首日市值一举突破2100亿港元。作为2025年以来发行规模第二大的港股IPO,海天味业募资总额约101亿港元,用于海外市场拓展、产能扩张与供应链数字化、销售网络渗透、产品研发与技术升级等。
无独有偶。天味食品8月20日晚间发布公告,公司正在筹划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第二军团:细分领域龙头争相冲击北交所
5月9日,西式调味料企业百利食品正式在广东证监局完成IPO辅导备案,由招商证券担任辅导机构,计划登陆北交所,拟募集资金约11.64亿元。据悉,百利食品于5月6日刚刚登陆新三板。
8月4日,幺麻子正式向北交所IPO发起冲刺。朝着“藤椒油第一股”迈进,幺麻子展现出惊人的“加速度”:2月挂牌新三板基础层,5月即闪电升入创新层,8月火速递交北交所辅导备案,全程仅用半年。
第三军团:国企混改代表强势入局
前段时间,中盐股份发布《IPO报会文件及底稿制作项目》招标公告,标志着这家承载“中国盐改”重任的巨头,终于鸣响了上市的汽笛。2019年,中盐股份混改引入国新控股、兴业银行等13家战略投资者,募集资金30.6亿元,为后续资本运作埋下伏笔。
根据此次招标公告,中盐股份将公开招标,寻找专业机构协助制作IPO报会材料,包括文件排版、底稿整理和电子系统支持等,服务期限将持续至公司正式完成发行上市之后45个工作日。
第四军团:区域品牌加速资本化进程
广盐股份、丹丹豆瓣等地方区域品牌强者,正通过IPO辅导推进市场化转型。
不久前,广盐股份披露第六期IPO辅导进展报告,辅导机构广发证券表示,公司正积极推进商标、专利等核心资产的权属问题。
另外,丹丹豆瓣披露IPO 辅导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 第十一期 ) ,辅导机构招商证券。辅导报告显示,根据交易所对食品公司上市的最新政策,丹丹豆瓣与上交所进行了电话沟通,主要关注丹丹豆瓣的主板定位等问题。
调味品企业为何集体奔赴IPO?
调味品企业扎堆IPO的背后,是行业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竞争的深刻变革。
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调味品市场规模达4981亿元,海天味业的市场份额为4.8%,是行业第二名的两倍以上。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其他企业必须寻找超车弯道。
天味食品2024年业绩“双增”:营收34.76亿元,同比增长10.41%;归母净利润6.25亿元,同比增长36.77%。然而2025年一季度却呈现“双降”:营收6.42亿元,同比下降24.80%;归母净利润0.75亿元,同比下降57.53%。业绩波动,反映出市场竞争的残酷性。
拓展海外市场成为必然选择。程雪上任海天味业董事长后,立即挥出“三板斧”:渠道革命、产品升级和开拓海外。海天味业此次港股IPO募资的20%将专项用于海外布局。
天味食品在公告中明确表示,筹划H股发行上市主要为了进一步推进公司国际化战略与海外业务布局规划,提升品牌国际化认知与影响力,同时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平台,优化资本结构,助力公司长远发展。
产品创新与产能扩张需要资金支持。百利食品计划募资约11.64亿元,计划用于全国总部项目建设(6.46亿元)、亨氏食品智慧工厂项目(一期)(4.97亿元)、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2215.74万元)等。
幺麻子若成功上市北交所,募资有望投向产能扩张与新品研发,支撑其“三条发展曲线”战略,再造增长引擎。
谁能成为最后赢家?
在调味品企业IPO大潮中,笑到最后的企业需要具备哪些特质呢?
全球化布局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力。拥有全球视野和本地化运营能力的企业,将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优势。
海天味业产品已进入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积极推动营养健康产品国际认证,夯实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例如海天无麸质酱油产品获得了无麸质认证全球标准认证——SGS,海天有机黄豆酱产品已取得中国、欧盟、美国三重有机产品的认证。另外,海天味业规划将在东南亚及欧洲等地区拓展海外经销渠道。同时公司将通过设立本土化供应链,提高营运效率及对当地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
产品差异化与创新力是突破同质化竞争的关键。深耕细分品类、构筑风味壁垒的“隐形冠军”正迎来资本春天。
天味食品表示,公司继续保持大单品策略不变,同时补齐产品矩阵,朝着健康化、营养化方向开发产品。火锅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公司将坚持大单品及产品精品化战略,聚焦“争鲜抢厚”主题,通过厚火锅与手工火锅、鲜汤料与不辣汤的协同发展,继续向高品质人群渗透,进一步提升品牌认知。
幺麻子则通过“閟制+鲜榨+超临界萃取”工艺保障风味独特性,抽检合格率100%建立品质信任。
渠道变革与数字化能力决定市场渗透效率。线上线下融合的渠道能力将成为关键胜负手。
2024年,海天砍掉609家低效经销商;2025年第一季度,继续砍掉476家。同时大力押注线上,2024年线上渠道营收12.43亿元,同比大增39.78%。
幺麻子截至2024年8月合作的一级经销商共有604家,经销网络覆盖了全国34个省市,触达超10万个零售终端。
资本运作与资源整合能力将重塑行业格局。资本加持下的资源整合将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
中盐股份一旦成功上市,可能引发一波行业兼并重组浪潮。中小盐企要么寻求依附巨头,要么在残酷洗牌中黯然退场,中国盐业“多、小、散”的格局有望加速向寡头主导转变。
小结:
从海天味业港股上市首日市值突破2100亿港元,到幺麻子半年内完成新三板到北交所辅导的“三级跳”,再到中盐股份招标制作IPO报会文件的推进,调味品行业的资本大戏正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演。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企业的IPO进程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里程碑,更是中国调味品行业从“大而全”向“精而特”战略转身的标志。
在调味品的黄金时代,谁将成为下一个“味道之王”,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