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书屋
■董鹏飞
1934年,刚刚从由1929年投机狂热引发的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大萧条中侥幸逃出、对此仍心存余悸的“证券分析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凝望着破败残缺的金融与现实世界,战战兢兢地把自己20年来关于投资与投机的思考与探索经验之汇总《证券分析》付梓成印,以启示后来者辨明投资与投机的界限,避免被投机迷惑双眼甚至引发个人或群体性惨剧。此书一出,震惊全世界,引领无数个包括巴菲特、芒格在内的投资大师以及像我这样的普通人走入投资正途。
以本杰明·格雷厄姆的世界观来看,在21世纪10年代后期和20年代前期由比特币引发的代币狂热及其快速崩盘实属在现代社会中不该出现的群体性投机惨案。秉承师统,巴菲特在多个公开场合尤其是在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问答期间屡次质疑和批评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这一点在克里斯·迪克森的《读,写,拥有》第十章“代币经济学”中也有提及。
让本杰明·格雷厄姆忧心忡忡的是,比特币及其他代币这样显而易见的投机性品种,犯得着让后人在修订《证券分析(第7版)》时大费周章地讨论一番吗?投资世界中的另一个定鼎之作《股市长线法宝(第6版)》竟然有近10页的篇幅提及这些新玩意儿。代币如此受欢迎,难道是旧观念不适用这个新时代了吗?
翻开区块链及其代币的历史,不难发现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担忧自有其道理。
在美国,Terra区块链推出的LUNA原生代币的币值从2022年的100多美元一路下跌至0.30美元以下,下跌超过99%。其联合创始人权道亨(Do Kwon)面临多国法律诉讼,并于2023年3月在黑山被捕。彼时,以银河数码公司(Galaxy Digital)为代表的多家公司忽悠不明真相的群众并从其手中募集血汗钱。这些资金被悉数投资于LUNA币。你没猜错,最后血本无归。LUNA币的崩溃导致以摄氏网络公司(Celsius Network)为代表的多家“加密货币银行”灰飞烟灭,“储户”资产一文不剩。“储户”完全没有意识到,加密货币不属于法定货币,不受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保护。
在全球范围内多个国家,加密货币所导致的财富灰飞烟灭事件不胜枚举。一边是财富化为灰烬,另一边是骗子之流通过各种伎俩骗到大量资金并把它转移到某个不受监管的海岛上,在短时间之内积累了巨额财富。代币的恶劣影响致使舆情汹涌澎湃,不断拨弄着人们虚弱的神经,并导致区块链与加密货币行业的发展堕入低潮期。另一方面,各路豪杰纷纷加入团队,为该行业的发展建言献策甚或亲自掌舵。区块链只是敛财的工具吗?应该被全面禁止吗?真相到底是什么?笔者认为,我们应当学会根据事物的表现以及合理的推断来辨明对象的真面目。克里斯·迪克森写作《读,写,拥有》的目的,也是让大家看清区块链的真相。而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克里斯·迪克森认为,在区块链领域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赌场文化和计算机文化。赌场文化主要关注交易和投机,意在短期利益,是两个群体中声音最大的那个。计算机文化则更加注重长远规划,意在长期制胜,是两个群体中更为严谨的那个。关于两者,克里斯·迪克森在该书中提及近30次,可见其对正确文化的重视程度。
其实,何止区块链领域存在着赌场文化和计算机文化,笔者所在的资产管理行业更是如此,只不过是名字变了一下——投机文化和投资文化。有些人,披着投资的外衣,实际上是投机之人,他们的目标是募集大量资金并从客户身上薅羊毛。但我们不能因为存在投机文化就否定资产管理行业,而是像巴菲特所提示的那样仔细甄别哪些是“全世界都很出名但投资技能很烂”之人,哪些是“全世界寂寂无名但投资技能超强”之人。对应到区块链领域,我们不能因为赌场文化短期肆虐就否定这个行业,而是去辨别哪些是“时不时出现在媒体头条但只看重眼前利益”之人,哪些是“几乎在行业中隐身但眼光长远并作出诸多贡献”之人。
在中美竞争与合作的时代大背景下,期待更多同仁置身事内,在包括区块链的各个领域着眼长期,为我们这个民族的绵延长久以及全世界的稳健发展,贡献自己看似渺小但汇在一起却足以改变一切的力量。
[作者系《读,写,拥有》译者,《基本面量化投资策略》作者,曾任职易方达基金、中信证券]
总 监 制丨王列军 车海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