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4日
中交房地产集团
以20.67亿元
竞得厦门集美区
凤林片区J2025P01地块
这也标志着其在
厦门城市建设的战略布局实现新突破
作为与厦门共生共长38载的“基建国家队”,中交房地产集团此次携“滨海第四代住宅”与“海派南洋风”落子集美东部新城,既是对国家“好房子”政策的积极践行,更是以央企担当助力厦门跨岛发展的生动实践。
中交入厦第六子
第四代住宅引领产品革新
继中交白鹭西塔落成与和美天地开业,中交再次重金落子集美东部新城,展现了这家央企巨头对集美的厚爱。
作为中交房地产集团布局厦门的第六子,项目正式案名为“中交·文澜天玥”,项目的核心亮点在于其“滨海第四代住宅”的定位。
中交这次不再“低调”,必定更加重视自身的品牌效应。有相关房地产分析人员称:“至少可以以五缘海悦的品质来期待这个新楼盘。” 作为超越传统电梯房的创新形态,第四代住宅以 “户户有花园、家家有庭院”为核心特征,通过立体绿化、垂直庭院等设计,实现“大平层视野 别墅庭院”的复合体验。
该项目土地面积为10.86万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约17.40万平方米。其中,A1地块为高层瞰景住宅;A3地块以2.1的低容积率、一线临湾优势,规划大面积滨水奢宅,瞄准高端改善客群。这种“定制化”设计既尊重地块禀赋,又精准匹配集美东部新城的人才居住需求。
在风格打造上,项目创造性融合嘉庚文化与海派南洋风情。这对于厦门来说,非常应景。“下南洋”是厦门近代史的主题,厦门通过海洋与世界联结,焕发出新的生机,至今亦然。南洋,给厦门带来了鼓浪屿、集美学村,诞生了华侨领袖陈嘉庚。
海之于厦门,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观,也是一种融入心灵的精神气质。一个优秀的海景房项目,见证的是这个城市的脉动活力。 与此同时,中交总部设计团队常驻厦门,与本地团队共同打磨方案,通过“在地化创新”,让建筑成为承载城市记忆的载体。
这种文化赋能的设计,不仅区别于市场同质化产品,更让居住空间超越物理属性,成为精神归属的寄托。
择址集美东部新城
擎动产城融合新势能
缘何中交房地产集团将布局“第四代住宅”的发力点选择在集美东部新城?
在厦门“岛湾一体”战略的蓝图中,集美东部新城正以“城市几何中心”的姿态,成为撬动岛外发展的关键支点。这片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的热土,既是跨岛发展与环湾经济带的十字交会点,更是承载“产城学人”深度融合使命的战略要地。
集美东部新城的交通优势堪称厦门岛外翘楚。
01
地铁
地铁6号线(在建)与9号线(在建)在此形成换乘枢纽;
02
BRT
BRT1号线、2号线、5号线、7号线贯穿片区,构建起“15分钟直达岛内核心区、30分钟覆盖厦门全域”的高效通勤网络。
作为“嘉庚科艺城”的核心承载区,集美东部新城以“一港一岸三片区” 的规划骨架,打造科技与人文共生的产城生态。
数据显示,集美区人口总数和增长率均居厦门全市第一,青年人口占比达46%,机械装备、软件信息等六大产业链群已形成规模,为区域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往往体现在资源的兑现速度上。
中交·文澜天玥项目将创新采用 “同步开发、同步交付”模式,配建九年一贯制南师大集美科艺实验学校。该校由中交集团负责建设,与住宅项目无缝衔接,既实现了“家门口的优质教育”,更以“校城共生”理念打造全龄成长社区。 可以看出,在厦门跨岛发展的大背景下,集美东部新城正以强劲的势头崛起为城市新中心,中交房地产集团凭借敏锐的嗅觉在此落子,持续深耕集美城市建设的战略布局。
百年沉淀国匠筑基
中交持续深耕厦门
作为全球最大的港口设计建设企业、世界500强中交集团的核心地产业务平台,中交房地产集团的发展历程,堪称中国房地产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截至目前,中交房地产集团在北上广等60余个重点城市打造了百余个标杆项目,如中交上海滨江广场、厦门五缘海悦等,均成为城市封面。这种全球化视野与本地化实践的结合,让中交对不同城市的居住需求有着深刻理解,为深耕厦门楼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1987年参建厦门大桥开启与鹭岛的缘分,到如今以第四代住宅破局岛外市场,中交38年的厦门深耕史,既是一部基建丰碑史,更是一部人居迭代史。
自2019年正式进军厦门房地产市场以来,中交以“爆款制造机”的姿态,打造了一系列标杆项目:
01
中交・国贸鹭原
凭借国际化设计语言与严苛工艺,斩获“2021法国NDA 设计金奖”等多项大奖,交付后二手房价格逆势领跑集美新城;
02
中交建发・五缘海悦
以“把酒店搬回家”为理念,创新下沉式会所与度假式园林,成为五缘湾收官之作的热销典范;
保利・中交雲上、中交华润・公元九里等项目,亦以产品力刷新区域品质标准。
这些项目的共性在于:深耕区域价值、融合在地文化、引领居住潮流,项目产品均由中交设计团队操刀,为中交积累了深厚的市场口碑。此次在集美区扛鼎全国首批滨海一线第四代宅项目,更标志着中交对厦门改善需求的精准回应,也将推动岛外住宅从功能型向场景化居住转型。
※ 编辑:张晓霏 颜司雅 ※ 校对:林维曦
※ 审核:易福进 陈祥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