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中美贸易博弈的关键时刻,稀土资源已成为两国争夺的核心筹码。出乎意料的是,俄罗斯突然主动提出与美国在稀土领域展开合作。甚至有专家预测,俄罗斯在2030年前有可能跻身全球稀土金属产量的前五位。那么,俄罗斯为何突然做出这样的决定?如果美俄真的达成合作,对我国的影响又将如何呢?
稀土的战略价值不容小觑,尤其是其中的重稀土,它在高端科技、国防军工等多个重要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那么,全球的稀土资源究竟有多少呢?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24年发布的数据,全球稀土资源总量约为9000万吨,比去年减少了21.7%。这些资源的分布极为集中,全球前五大稀土储量国占据了88%以上的份额。在这些国家中,中国无疑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储量国,拥有4400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48.9%。中国的稀土资源分布广泛,内蒙古、四川、湖南、江西、广东、福建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中重稀土的全球市场份额超过了88%。
紧随其后的是巴西,其稀土储量为2100万吨,占全球总量的23.3%。由于越南和俄罗斯的储量下调,印度的排名上升至第三位,但与前两者相比,印度的储量差距显著,仅为690万吨。澳大利亚、俄罗斯和越南位列第四至第六,而美国则位居第七,储量为180万吨,并且美国近年重新启动了本土的稀土矿山开采。
然而,这些数据仅仅反映了已知的稀土储量。事实上,全球的稀土资源远不止这些,因为稀土勘探难度大,且技术、资金和时间要求极高。很多潜在的稀土矿床尚未被发现。作为全球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的稀土储量也不容小觑,特别是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尽管这些区域开采条件艰苦,运输成本极高,但俄罗斯的稀土潜力依然巨大。尽管如此,俄罗斯2024年的稀土产量仅为2600吨,占全球总产量的1.8%,远不足以支撑国内的国防工业发展。然而,俄罗斯此时却选择主动与美国展开合作,这显然表明它对全球稀土市场的潜力有所认知,并准备积极入局。
对于俄罗斯而言,合作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方面,俄罗斯可以借助美国的资金和技术,提升自身稀土产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稀土也可以作为谈判的筹码,促使美国解除对俄罗斯的制裁,甚至在俄乌问题上达成更有利的协议,从而稳固其在乌东和克里米亚的控制权。
美国无疑知道目前稀土领域最薄弱的环节在哪里:精炼技术的匮乏和产能不足。长期以来,美国依赖从中国进口稀土精炼产品,但自从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制后,美国在稀土领域的困境愈加明显。美国迫切希望联合澳大利亚等国重组稀土产业链,而俄罗斯的加入显然让美国看到了构建“去中国化”供应链的希望。这种合作不仅是出于稀土需求的考虑,更是美国试图削弱中国在稀土领域战略筹码的一种策略。
中国之所以在全球稀土市场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不仅因为其稀土储量位居世界第一,更因为我国在稀土提纯和分离技术方面的优势。目前,中国的稀土提纯度已达到99.99%以上,全球90%的高纯稀土分离技术掌握在中国手中,精炼产能占全球86%以上。正因为如此,越南、美国等稀土生产国若想获得精炼稀土,必须将原料运输至中国进行深加工,这使得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的影响力无可比拟。
然而,如果美俄真的在稀土领域达成合作,这将对中国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产生一定冲击。美国可能借此机会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进而降低中国的战略筹码。在此背景下,稀土这一资源优势可能不再像现在这样强大。
更进一步,美俄通过稀土合作构建起地缘政治上的纽带,可能还会进一步削弱欧洲对中国稀土的依赖。这种资源合作的趋势,实际上是全球资源权利从单一霸权走向多极格局的重要体现。这对于中国来说,不仅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检验技术创新能力的机会。中国目前在稀土领域的技术突破仍在继续,未来在这方面的调控空间仍然充足。
总的来说,尽管美俄的合作可能会对中国的稀土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但中国的技术优势和市场调控能力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关键。未来的竞争不仅仅是资源和产能的较量,更是技术创新和战略布局的角力。在这一点上,即便是美俄联合,也难以在短期内赶超中国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