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的某个时刻,欧盟国家针对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采取了加征关税的措施。紧接着,加拿大也采取了类似的行动,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展开了征税。面对这种局面,中国方面表示了严重不满,并在警告无果的情况下启动了对加拿大油菜籽的反倾销调查,正式立案进行处理。根据消息人士的透露,加拿大在新任总理卡尼上台后,态度有所缓和,主动与中国方面取得联系。今年6月,两国进行了通话,期间卡尼解释了一些事情,并表达了希望加强在经贸领域合作的意向。然而,这种良好的气氛并没有持续太久;在与美国特朗普政府的贸易谈判失败之后,加拿大又把矛头指向了中国,开始对中国的钢铁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加拿大发动这一系列行为,显然是想取悦美国,却不幸损害了中方的利益。之后,中国商务部经过调查,认定来自加拿大的进口油菜籽确实存在倾销行为,并决定对其征收保证金,这项举措直接影响了加拿大国内近一半的菜籽油市场。实际上,中国尚未与加拿大彻底决裂,但媒体普遍认为,随着形势的发展,事态的严重性日益加深,悬在加方头上的“大棒”随时可能落下。如果最终决定征收关税,那么所征收的保证金将直接被没收。此时,加拿大的农民们感到非常不平衡,他们认为自己并不应承担中方的愤怒,并已催促政府尽快找出应对方案与中国谈判解决这一矛盾。
然而,加拿大政府对此次事件的反应令人玩味。13日,加拿大官员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对中国的决定“深感失望”,但同时愿意与中方展开谈判以解决贸易争端。加方还重申,他们准备与中国官员开展建设性的对话,并进行相应领域的磋商。可是,加拿大国内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却多次流露出一种暗示,认为此时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加拿大与美国正处于关税谈判的关键阶段,必须从整个局势出发,不能轻易取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现阶段,贸易谈判显得极为困难,因此并不排除中国可能会采取更为严厉的应对措施。
分析人士指出,透过这些事件,可以看出加拿大在国际事务中受到了美国的影响,尤其在对华政策的制定上,其部分决策受到美国战略导向的干扰。此前,加拿大先后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和钢铝产品征收关税,中方随即对加拿大油菜籽发起了反倾销调查。这一系列的贸易摩擦,背后隐含着相当复杂的地缘政治背景。加拿大政府似乎未能充分评估中方反击措施的强度与影响程度;当自身的油菜籽产业受到沉重打击时,显得极其失望与不满。同时,加拿大在处理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时,也未能从自身的长远利益出发,理性分析,更被地缘政治的因素所左右。
对于油菜籽产业占据重要地位的农业大省来说,征收保证金将给其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当地的政府和民众对联邦政府在这一贸易谈判中的表现感到强烈不满,迫切要求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他们甚至批评联邦政府在应对此事上的行动显得迟钝且缺乏力度。与此同时,联邦政府内部在如何处理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上也存在着分歧,这种决策上的不一致和行动的迟缓使得加拿大在应对这场贸易争端时显得相当无能为力。若不及时调整策略,局势只会愈发严峻。越是陷入困境,加拿大将面对越来越多的挑战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