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15日消息(记者刘倩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进入“快车道”,绿色消费逐渐成为新风尚。
中国消费者协会8月15日发布《中国消费者绿色消费指南》(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重点围绕“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把居民生活消费作为促进节能减排、推动绿色转型的关键动力,倡导绿色消费从每个普通消费者做起,从日常消费行为做起,帮助消费者增加绿色消费知识,提升绿色消费信心,培养可持续生活方式。
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与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芦云指出,《指南》将进一步引导广大消费者践行绿色低碳理念,推动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芦云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国家倡导文明、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中国消费者协会通过发布《指南》向消费者提供科学、权威的绿色消费信息和行动指引,能够让绿色消费的理念进一步融入生活点滴。”
记者梳理发现,《指南》立足于我国社会文化背景与居民日常生活场景,系统性提出50条行动建议,内容涵盖饮食、出行、资源、日用品消费等领域,具体包括倡导“光盘行动”、减少一次性餐具使用;倡导低碳出行,鼓励优先选择公共交通、骑行或步行;推广节能家电、合理使用水电;引导购买绿色认证产品、抵制过度包装、推动旧物循环利用等。
芦云表示:“从饮食到出行,再到日用品消费,《指南》既有宏观层面的全方位考量,又聚焦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让消费者树立起绿色消费理念’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不断引导。《指南》为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近年来,《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发布,形成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为绿色发展指明方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政策的持续推动下,绿色低碳生活蔚然成风。
芦云说:“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购买绿色产品不仅能够获得更加安全、健康、环保的使用体验,还能够为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从商家的角度来说,随着绿色消费升级和消费者偏好的转变,企业也应该积极调整策略,加大绿色产品的研发与投入,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