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圈又出了个大新闻,李嘉诚家族旗下的长江实业,通过和记黄埔地产,一股脑儿地向香港买家集中推介大湾区的四个楼盘项目,总共 400 套房源,价格最低的只要 40 万元,这消息一传出,瞬间就上了热搜,引发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和各种猜测。
这四个楼盘,分别是惠州泷珀花园、中山泷珀花园、广州逸翠庄园以及东莞海逸豪庭。其中惠州泷珀花园的推售规模最大,有 300 套,最低一套 40 万元的一房户型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东莞海逸豪庭则定位高端,别墅总价在 700 万 - 800 万元之间。从价格上看,这些楼盘相比之前有了不小的降幅,像惠州泷珀花园 51 平方米的一房户型,之前单价在 1.04 万 - 1.4 万元 / 平方米,现在一套中高楼层的 51.34 平方米一房,售价 44.3 万元,折合单价约 8632 元 / 平方米;东莞海逸豪庭的别墅价格从 2023 年 5 月的 4.4 万 - 6.8 万元 / 平方米,回落到今年 6 月的 1.8 万 - 3.6 万元 / 平方米,降价幅度相当明显。
咱们都知道,李嘉诚在房地产界那可是大名鼎鼎,被很多人视作行业风向标。他这一 “甩货”,大家第一个反应就是,他是不是不看好未来房地产市场了?毕竟,李嘉诚家族在房地产市场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一向以眼光独到、布局精准著称。早年间,他们在内地低价拿了不少地,像这次涉及的几个项目,东莞海逸豪庭 1999 年就被和记黄埔拿下了,广州逸翠庄园 2005 年拿地,中山泷珀花园 2014 年拿地,这些地块都囤了好多年才开发。现在集中抛售房源,难免让人怀疑是不是嗅到了市场下行的味道。
不过事情可能没这么简单。从李嘉诚家族的一贯作风来看,他们向来擅长打 “时间差”,通过低价拿地、长线开发,用时间来换取利润空间。这次 “老盘新卖”,虽说房价降了,但别忘了,这些项目的土地成本极低,就算现在降价出售,利润空间依然可观。
所以单纯从这次甩货就判断李嘉诚不看好未来房地产,有点太草率了。更有可能的是,这只是他们根据当下市场环境,做出的一种正常的资产优化和资金回笼策略。一方面,现在内地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调整期,销售速度放缓,资金回笼压力大;另一方面,香港买家对大湾区楼盘的需求在增加,这时候集中推盘,既能加快去化速度,又能回笼资金,一举两得。
再看看这其中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很多香港客户跑去买这些房子。据相关中介透露,惠州泷珀花园已经卖出近 600 套,大部分都是被香港人买走的。这就很值得琢磨了,为啥香港客户对大湾区的房子这么感兴趣呢?
其实香港客户北上买房,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近年来逐渐成了一种趋势。从宏观层面来看,大湾区规划落地成效显著,大湾区九市与港澳在要素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的连通性不断增强。交通越来越方便,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大大缩短了香港与珠海、澳门等地的时空距离;广深港高铁开通,让香港与内地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这种交通上的便捷,让香港人在大湾区生活、工作、出行变得更加轻松。
从微观层面来说,内地楼盘对香港客户有着实实在在的吸引力。首先价格优势太明显了。香港房价一直居高不下,根据相关数据,香港新房均价每平方米十几万元甚至更高,而大湾区这些楼盘,像惠州泷珀花园单价最低才 8000 多元 / 平方米,一套 50 多平方米的小户型总价,在香港可能连同面积房子的首付都不够。这么大的价格落差,对香港中产阶级来说,吸引力简直太大了,花同样的钱,在内地能买到更大面积、居住体验更好的房子。
其次随着港澳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年轻人就业机会相对减少,而大湾区这边发展势头强劲,很多港澳企业、大学开始在大湾区扎根,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一些香港年轻人为了更好的职业发展,选择到内地工作,自然就有了买房需求。同时,对于一些有养老需求的香港人来说,内地宽敞的居住空间、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以及优质的养老资源,都让他们心动不已。
李嘉诚家族甩货大湾区 400 套房源这事儿,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对房地产市场不看好,背后更多的是基于市场现状的商业考量。而香港客户大量涌入大湾区买房,既反映了大湾区自身发展的吸引力,也体现了内地与香港在经济、生活等方面融合的趋势。
毕竟对于香港客户来说在香港赚钱,在内定消费,能有更好的体验,何乐而不为呢?在香港要花500万买一套50平方房子,而在内地只需要花40-50万就能买一套50平方房子,这不就是降维打击吗?这对香港养老人群真的非常合适的,而且配套完善,想回香港跟内地都非常方便,解决了需求,这才会有大批量香港客户来购房买房养老居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