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市场正因地缘政治的火药味而剧烈震荡。7月28日,阴云笼罩下的苏格兰,特朗普向镜头掷下核弹级宣言:“我对普京总统极其失望!”他悍然撕毁了原定的50天停火协议,将俄乌和平谈判的最后通牒压缩至短短10到12天。如果8月10日前俄方不停止军事行动,美国将启动“二级制裁”,这并非仅仅针对俄罗斯,更将波及中国、印度等购买俄油的国家。
特朗普此言一出,国际油价应声暴涨。WTI原油价格暴涨2.9%,达到67.06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也蹿升2.8%,至70.35美元/桶,两大指标油价双双收复上周的跌幅。与此同时,俄罗斯卢布兑美元汇率暴跌超过2%,跌破81关口,创下5月中旬以来的新低。如果“二级制裁”真正落地,全球第三大产油国俄罗斯的石油出口将遭受重创,而OPEC的石油储备产能早已捉襟见肘。
所谓的“二级制裁”,实质上是一种针对跨国贸易的“连坐”机制。美国将对所有购买俄罗斯石油的第三方国家征收100%的关税,中国和印度将首当其冲。特朗普的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更是放出狠话:“除了关税,美国还有其他制裁手段。”中国每年进口俄罗斯石油超过9000万吨,印度紧随其后。一旦制裁实施,中国企业输美商品的关税将叠加至三位数,而特朗普正与印度就降低26%的钢铝关税进行谈判,此举无疑是掐住了莫迪的咽喉。
这背后隐藏着美国深层次的战略考量。美国智库近期警告特朗普,俄罗斯与中国的密切关系正在助长中国全球影响力的扩张。“二级制裁”表面上针对莫斯科,实际上意在离间中俄能源同盟。在过去几个月拉拢俄罗斯失败后,美国转而利用经济手段逼迫两国做出“二选一”的艰难抉择。
特朗普的愤怒源于普京的“两面战术”。尽管两人通话频繁,俄军却持续对乌克兰城市进行猛烈轰炸,袭击目标甚至包括养老院和妇产医院。“我们通话很愉快,第二天乌克兰就挨导弹!”特朗普的怒火可见一斑。
俄乌三次面对面谈判的时间从最初的4小时骤减至最后的53分钟。走投无路的乌克兰方面,竟然在谈判桌上提出邀请特朗普介入调停。然而,俄罗斯的立场坚定如铁,克里姆林宫坚持必须完全控制乌东四州才能停火,梅德韦杰夫更是嘲讽50天停火通牒是“一出戏剧表演”。
油价的急剧上涨暴露了资本市场的焦虑。CIBC交易员直言:“之前市场忽视了制裁的风险,现在必须重新评估供应链中断的代价。制裁的雷声很大,但雨点真的会来吗?”即使法案通过,总统仍然拥有豁免权。
欧盟也同步加大了施压力度。其新的制裁方案要求降低俄罗斯石油价格上限,并禁止进口使用俄罗斯石油精炼的产品,尽管该方案要到2026年生效,但欧洲的柴油市场已经提前感受到紧张气氛。而俄罗斯则可能利用10月份轮值主席国的身份,阻挠任何对其不利的议程,这种精准的卡点时机,如同1949年解放军将渡江战役限定在长江汛期前一样巧妙。
在俄乌第三次谈判仅持续53分钟后,乌克兰代表突然抛出一张王牌:邀请特朗普参与调停。乌克兰的防空系统在俄军的导弹攻势下濒临崩溃,德国正在紧急协商向乌克兰提供“爱国者”导弹,但欧洲的援助正在逐渐减弱。泽连斯基迫切需要打破僵局,而特朗普曾放言“24小时结束战争”的商人思维,让基辅不惜冒着政治风险,押上了全部赌注。
克里姆林宫的回应耐人寻味,仅仅表示“注意到这一提议”,既没有拒绝,也没有接受。普京清楚,特朗普的介入可能颠覆三大格局:削弱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边缘化欧洲的作用、以及动摇对俄制裁联盟。
此刻,全球原油交易员的目光都紧盯着8月10日。特朗普的怒火、普京的导弹、泽连斯基的赌注,正将全球能源市场绑架在地缘政治的火药桶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