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目前预付式消费覆盖领域越来越多,一些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安阳市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擦亮双眼、理性消费,警惕预付式消费多重陷阱,预付式消费时注意以下几点:
一、谨慎选择商家
在选择预付式消费时,应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避免选择那些没有资质或口碑不佳的商家,应主动查看商家的营业执照和相关资质证书来确保其合法经营,消费金额较大时,通过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查询商家是否有经营异常、投诉记录。
二、明确服务内容
在选择预付式消费时,应与商家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商品或者服务的具体内容、价款或者费用、预付款退还方式、违约责任等事项。
三、量力充值消费
预付式消费本质是 “提前透支信任”,金额越大,风险越高。建议单次充值不超过 3 个月消费额(如健身卡选季卡而非年卡),避免被 “充值 1 万送 5 千” 等大额优惠诱惑。
四、留存消费凭证
消费者还要注意相关消费保留证据,如经营者的信息、服务合同、转账记录、收据发票等材料,保留每次消费记录、聊天记录等证据。每次消费后都要仔细核对所使用产品或接受服务的金额,及时掌握预付余额变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消费者付款时要使用商户准用收款码,不要私下转账。
五、警惕消费陷阱
(一)商家 “跑路”,资金打水漂。这是最常见的陷阱。商家以 “开业优惠”“充值赠礼” 等名义吸引消费者大额充值后,短期内(如几个月)突然关门、注销公司或更换地址,导致消费者剩余费用无法退还。
(二)服务 “缩水”,与宣传不符。充值前商家承诺 “优质服务”“专属权益”,但实际消费时却大幅降低标准:比如健身卡宣传 “24 小时营业 + 私教免费体验”,充值后改为 “早 10 点晚 8 点营业”,私教体验需额外付费;或美容院充值时承诺 “进口产品”,实际使用廉价替代品。
(三)“霸王条款” 限制消费者权利。商家通过合同或口头约定设置苛刻条款,限制消费者退款、转让或使用:
如 “充值后概不退款”“退卡需扣 50% 违约金”;限制使用时间(如 “节假日不可用”“每月限用 2 次”);卡内余额过期作废(如 “充值金额 1 年内未用完自动清零”)。
(四)变相涨价或强制消费。消费者充值后,商家以 “成本上涨” 为由提高单次消费价格,或要求 “额外付费才能享受原服务”。例如:理发店充值时承诺 “洗剪吹 30 元 / 次”,后期称 “原价格仅限普通理发师,资深理发师需加 20 元”。
(五)虚假宣传诱导充值。商家通过夸大效果、虚构资质吸引充值:比如早教机构宣称 “独家教材 + 名校老师”,实际老师无资质、课程内容与宣传完全不符;或减肥机构承诺 “3 个月瘦 20 斤,无效退款”,但未达成时拒绝兑现。
六、维权渠道保障
若遇到预付式消费纠纷,应及时与商家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拨打12345、12315热线进行投诉;向消协组织面诉或登录微信小程序“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12315平台”进行投诉,必要时可通过诉讼或仲裁的途径,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安阳市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
2025年7月23日
来源:消保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