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世界秩序的幕后,一股强大的力量正在悄然运作,其影响深远,甚至触及到超级大国的命脉。这股力量,便是与犹太资本紧密相连的复杂网络,它对美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正日益受到审视和质疑。
近年来,公众的觉醒之势愈发明显。在校园里,反战示威活动如同燎原之火,迅速蔓延至90所高校,年轻一代不再沉默,他们用行动表达对现状的不满。民意调查也显示,仅有23%的美国民众仍然支持以色列的军事行动,这一数字反映出公众舆论的巨大转变。
与此同时,一股反扑的力量也在悄然积聚。沃伦·巴菲特,这位投资界的传奇人物,开始抛售高盛股票,这被视为盎撒势力对犹太资本的一次重要反击。在德克萨斯州,一项旨在推动“黄金美元”的计划正在酝酿,其目标直指美联储的根基,试图瓦解其长期以来的货币霸权。
然而,更令人不安的信号也浮出水面。沉寂已久的3K党死灰复燃,极右翼势力甚嚣尘上,他们公然叫嚣着要“绞死犹太银行家”,煽动仇恨和暴力。这些极端言论和社会矛盾的激化,正将美国社会推向一个危险的临界点。
这一切并非偶然。美国纳税人辛勤劳动所创造的财富,正以惊人的速度流向以色列的军火库。据统计,美国人每赚取1美元的工资,就有高达0.38美分被用于资助以色列的军事扩张。这种巨额的资金援助,无疑助长了一个“战争怪物”的形成:在加沙地带,已有超过5万人丧生,88%的基础设施被摧毁,联合国估计,重建工作将耗时十年之久。
然而,美国却似乎无法踩下刹车。美以公共事务委员会(AIPAC)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美国政治的每一个角落,它通过巨额的游说资金和政治献金,牢牢地绑定了民主党和共和党。数据显示,AIPAC每年的游说资金超过1亿美元,在2024年大选中,它向亲以色列的政客捐赠了高达9000万美元,同时不遗余力地资助黑料,打击异见者。甚至有哈佛大学的学生仅仅因为参与了反以色列的游行,就遭到开除,其家族企业的融资渠道也被切断。
国会内部,亲以色列的法案通过率竟然高达100%,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却真实地发生在美国的政治舞台上。即使国际刑事法院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发出通缉令,美国仍然动用否决权,对其进行庇护。2025年7月,内塔尼亚胡悍然下令空袭叙利亚总统府,轰炸加沙的教堂,这种疯狂的行径甚至引发了白宫内部的强烈不满,有人怒斥其“像失控的疯子”。
这种对以色列的无底线支持,与美国政府高层中犹太裔的比例之高密不可分。在拜登政府中,财政部长耶伦、国务卿布林肯、司法部长加兰这三大核心职位,全部由犹太裔人士掌控。布林肯的继父是一位犹太大亨,在他的推动下,美国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超过140亿美元;加兰则积极推动《反犹太主义意识法案》,试图将批评以色列的行为定义为“仇恨犯罪”。
媒体的偏颇报道更是加剧了这种不平衡。控制着《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超过60%股权的犹太资本,在加沙战争的报道中,有高达88%的平民伤亡新闻被屏蔽。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的犹太裔老板占比超过80%,他们通过诸如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等作品,将犹太苦难深深地刻入西方世界的集体记忆。社交媒体也成为了言论的“刑场”,侃爷因为发表反犹言论而损失了高达19亿美元的合作,学者仅仅因为批评以色列就被大学解聘。犹太资本用“政治正确”织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消音网,试图压制一切不同的声音。
这一切的开端,或许可以追溯到2023年11月,当时的世界首富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点赞了一条质疑犹太资本的帖子。在短短48小时内,包括苹果、迪士尼在内的12家与犹太资本关联的企业集体撤下广告,导致特斯拉股价暴跌。马斯克被迫亲自前往以色列道歉,并公开表示支持以军的行动。这场“资本教父的训诫”震惊了全球,也让人们开始意识到这股力量的强大。
事实上,犹太资本对美国的影响早已根深蒂固。在美联储成立的112年历史中,有5位主席是犹太人,从格林斯潘到耶伦,美国的货币政策始终向华尔街倾斜。2020年疫情爆发后,美联储启动“无限量化宽松”,纳斯达克指数暴涨300%,科技巨头的市值翻倍,而硅谷90%的风险投资基金都由犹太资本控制。
更令人震惊的是,石油美元体系本身就是犹太财阀的杰作。美元实际上是由私有化的美联储发行,美国政府沦为债务机器,国债突破38万亿美元,利息支出甚至吞噬了40%的税收。
当自由女神像的基石被替换成犹太资本的徽章,当美国的总统沦为游说团体的提线木偶,这个超级大国正一步步被架上断头台。而握着铡刀绳索的手,正戴着一枚镌刻着六芒星的戒指。这究竟是历史的必然,还是人为的操纵?这个问题的答案,将决定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未来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