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盛宴下的冰与火之歌:产业链在高压下挣扎求生
在金价如火箭般蹿升的背景下,一幅冰与火交织的复杂画卷正在贵金属产业链上徐徐展开。国际金价气势如虹,一举冲破3400美元/盎司,刷新了五周来的最高纪录,国内金饰市场也随之沸腾,各大品牌金店的首饰价格普遍突破1000元/克大关,单日涨幅高达7-10元/克。
就在这黄金盛世之中,市场的脉搏却并非全然跳动着兴奋的节拍。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风险提示公告在交易大厅闪烁,提醒着每个逐金者:盛宴背后,暗流从未停息。
高歌猛进的金价,有人欢喜有人愁
国际黄金市场的风云突变,为这场“淘金热”埋下了伏笔。7月22日,COMEX期货黄金价格单日暴涨1.55%,国内金价也同步上扬,上海黄金交易所报价直逼781.50元/克。周大福、周生生等金饰品牌迅速做出反应,单日涨价7-10元/克,足金首饰价格分别攀升至1015元/克和1021元/克。
避险情绪的升温,无疑是这轮金价上涨的重要推手。随着8月1日欧美关税谈判截止日的临近,叠加中东地区紧张局势的持续升级以及美债收益率的大幅回落,大量资金涌入黄金市场,单日流入黄金ETF的资金就高达18.7吨。同时,美元指数跌至三个月低点,进一步凸显了黄金的投资吸引力。
面对如此迅猛的涨势,不同市场参与者的感受却大相径庭。一位来自杭州的投资者精准把握时机,果断抛售手中持有的6公斤黄金,以每克约783元的价格成功套现,完成了约470万元的财富收割,堪称一次教科书式的“逃顶”操作。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如此幸运。
产业链的“冰点”:有价无市的困局
杭州白马珠宝市场的贵金属回收商小丽,并没有分享到金价上涨的喜悦,反而眉头紧锁。她向记者坦言,虽然金价上涨刺激了部分卖金需求,大家都希望能以最高价成交,但整个行业正面临着“有价无市”的窘境。
高企的金价让下游经销商望而却步,不敢大量进货,而上游深圳水贝的板料商手中积压着大量原料,却难以收回货款,资金周转压力巨大。市场内的黄金商家普遍采取保守策略,一位中国黄金柜台的店员表示:“不囤货成为共识,最好进一件卖一件,快进快出,最怕金价回调,一算账就亏了。”
普通投资者的体验也五味杂陈。70后的杭州鲁女士,在持有200克金条一个月后勉强回本卖出,感慨“投资黄金还挺煎熬”。而另一位陈先生则懊悔不已,他在金价大涨前抛售了2023年7月以每克455.8元买入的金条,错失了一次可观的盈利机会,至少少赚1万多元。
白银异军突起,投资暗藏门槛
值得注意的是,在黄金高位震荡之际,其他贵金属正悄然崛起。白银价格一度突破33美元/盎司,创下近十三年新高,现货铂金价格更是飙升近60%,创近十年新高。
在杭州白马珠宝市场,白银投资正悄然兴起。一位正在购买白银板料的刘先生表示,他关注白银市场四五年了,认为当前金银比持续在90左右震荡,看好白银未来的市场行情。
然而,白银投资也暗藏着不少门槛。湘福金业负责回收业务的主管透露,他们回收白银至少需要1公斤起,而买卖价差也让投资者面临挑战,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一位银饰批发商黄女士表示,投资银条店里可以回收,克数不受限制,也可以以旧换新,但这无法改变买卖价差较大的现实。
市场分歧加剧,未来走势扑朔迷离
对于黄金未来的走势,市场观点分歧严重。高盛、摩根大通等机构预测,受央行持续购金以及美元信用弱化等因素支撑,2026年金价将突破4000美元/盎司。而花旗集团则持相反观点,认为2026年金价可能回调至2500-2700美元/盎司区间,且价格波动率高达18%。
支撑金价的长期逻辑依然坚实。中国央行已连续多月增持黄金储备,全球95%的央行计划在未来一年内继续增加黄金储备。此外,金矿开采量增长乏力,而工业和投资领域需求激增,供需失衡也在推动金价上涨。
风险提示与警醒
尽管长期利好因素众多,但上海黄金交易所仍接连发布风险提示,强调“近期影响市场不稳定的因素较多”,提醒投资者警惕金价剧烈回调风险。
在这场黄金盛宴中,有人成功“逃顶”,有人错失良机,有人深陷困境。全球95%的央行计划继续增持黄金,高盛、摩根大通预测2026年金价将突破4000美元。花旗集团却警告金价可能回调至2500美元。市场分歧中,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风险提示公告在交易大厅闪烁,提醒着每个逐金者:盛宴背后,暗流从未停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