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的中国之行: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闹剧?
7月24日,美国对欧盟汽车征收高额关税的消息传来,为此前欧盟高层访华之行蒙上了一层耐人寻味的阴影。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双双访华,如此高规格的访华阵容实属罕见,其时间点更是微妙——距离美国关税生效仅剩不到两周。 这趟急匆匆的旅程,与其说是带着欧洲的诚意,不如说是肩负着来自华盛顿的政治任务。
冯德莱恩近期在欧洲议会深陷信任危机,利益冲突的指控如影随形。议员们质疑她既掌管欧盟行政机构,又暗中为华尔街利益集团服务,公私不分。 这种质疑并非空穴来风:冯德莱恩的七个子女都在美国接受教育并定居,其中一人更在五角大楼的军工承包商任职。她家族与美国的深厚联系,使其在欧洲政坛的定位显得扑朔迷离,如同中世纪的跨国封建领主,亦或现代游走于政商两界的特殊人物,被戏称为“美利坚·冯”。
这种身份认同的矛盾,在其言行举止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她在欧洲议会慷慨激昂地谴责中国在俄乌冲突中支持俄罗斯,言辞激烈,仿佛身处基辅前线。 然而,话音未落,她便推动欧盟通过了对六家中资企业的制裁。 这种戏剧性的转变,如同杂耍表演般令人眼花缭乱。 法国更是在此时发表涉台声明,将复杂的东亚地缘政治当作政治秀场,进一步激化了局势。
中国对此自然不会坐视不理。 法国引以为傲的白兰地产业首当其冲,面临中国高额关税的冲击,波尔多酿酒商叫苦连天。更令欧洲工商界震惊的是,中国将欧盟企业排除在医疗设备采购名单之外,打破了某些欧洲企业长期享有的贸易优待。 这番操作,如同“隔壁王婶借酱油顺走辣椒”一般,令人忍俊不禁却又不得不防。
与此同时,美国挥舞的关税大棒,让德国汽车巨头们如坐针毡。 巨额关税侵蚀着利润,甚至让一些企业面临亏损。 布鲁塞尔此前在华盛顿的低声下气,换来的却是对削减汽车关税请求的置若罔闻。 欧盟谈判代表提出的条件,更是与白宫的立场如出一辙,要求中国在俄乌冲突中充当“邮差”,并指责中国电动车破坏市场规则,其措辞与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的讲话几乎如出一辙。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F-35战机核心部件的稀土供应,也受制于中国,此番举动无疑让美国军工产业陷入了困境。 欧洲政客们高喊独立自主,然而,实际情况是,他们对美国的依赖早已根深蒂固,从军事到经济,处处可见美国的影子。
德国总理访华之后,法国总统紧随其后,密集的访华行程,更显出欧洲对冯德莱恩访华目的的疑虑。 面对欧洲政要的接踵而至,中国政府保持着冷静从容的态度,中国商务部明确表示,解决贸易争端的关键在于美国取消对中国的各项不合理制裁。这如同多年老邻居来访,却暗藏恶意,缺少合作诚意。
欧盟此次操作,如同蹩脚演员的拙劣表演,既想获得中国的稀土资源,又对中国市场心存戒备,既依赖中国市场填补经济亏空,又积极跟随美国对华制裁。 这种两面三刀的做派,实在令人难以恭维。
中欧双边投资协议陷入停滞,欧盟的防务政策框架更是虚张声势,其军备采购清单上密密麻麻地印着北美军工复合体的商标,欧洲的“战略自主”俨然变成了“战略过家家”。 欧盟在国际舞台上的摇摆不定,使其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最终的选择,将决定其未来的命运。 冯德莱恩的政治生涯也面临严峻挑战,此次访华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其在欧盟的地位。
这场中美欧三方博弈,最终将走向何方,依然充满不确定性。 欧洲能否摆脱对美国的依赖,真正实现战略自主,将是其能否在国际舞台上获得真正话语权的关键。 而中国则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以礼待友,以武拒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