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中旬,今年我国早稻迎来丰产好局面,种植面积稳中有增且单产显著提升,产量预计增加。目前收割已近收尾,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在多重因素影响下保持稳定,部分地区已启动托市收购,后期行情上行、下跌空间均有限。
据了解,今年早稻生产形势较好,苗情长势不错。由于6月以来华南、江南降雨天数较上年减少,早稻成熟期较上年略早,收获时间也相应有所提前。截至7月18日,全国早稻收割进度接近九成,部分产区早稻收割工作进入收尾阶段。 目前湿粮收购价格在1.8~1.9元(公斤价,下同),按质定价,市场贸易商收购心态趋于谨慎。
卓创资讯分析师姜丽告诉记者,今年早稻产量或将增加。据调研,江西、湖南早稻的播种面积较去年持平,广东、浙江等省份早稻的种植面积稍有提升,整体来看今年早稻的种植面积稳中有增。7月开始,国内早稻自南向北陆续开始收割,据贸易商及种植合作社反馈,南方大部分地区早稻生长期间天气状况良好,早稻长势较好,且质量较往年好,单产水平普遍较往年提升,今年早籼稻亩产量平均约450公斤,部分田间管理较好的地块亩产量能达到550~600公斤,平均亩产量较去年增加约50公斤。 由于今年早稻的种植面积较往年略增且单产水平稍有提升,预计总产量或有提升。
由于市场低迷,今年新季早稻开秤价格同比偏低,是近几年来难得低开的一年。7月14日,湖北荆州公安、咸宁赤壁水分含量在30%~35%、出米率64%~65%、杂质2%以内的新圆粒早稻主流开秤价为1.9~2元,同比低0.14~0.2元;烘干后稻谷价格在2.6~2.66元,同比低0.14~0.16元。湖南长沙新早稻收购价为2.65元,同比低0.17元;江西南昌为2.63元,同比低0.16元;广东肇庆为2.8元,同比低0.2元。
姜丽分析称,早稻价格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受国内早稻产量影响,二是受稻米类进口量影响。目前市场供应量充裕,早稻主要用途仍为粮食储备,下游需求端未出现显著变化。然而, 在国家最低保护价政策的托底作用下,早稻价格或将维持稳定,当前烘干后早稻毛粮价格在2.5~2.54元,广东、江西部分地区已经启动托市收购。
(本报记者 赵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