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财政厅于7月22日成功发行2025年首笔中小银行专项债券,发行规模达260亿元。这标志着时隔近一年半后,中小银行专项债发行正式重启。该笔债券期限为10年,票面利率设定为1.76%,信用等级为AAA级。此次发行的专项债券将与此前吉林农信辖内17家农商行已使用的86亿元专项债券资金合并,总计346亿元资金将注入拟组建的吉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专项债发行背景与政策意义
中小银行专项债作为特殊的政策工具,其发行历程可追溯至2020年。当年财政部首次安排200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专门用于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随后在2021年和2022年,财政部分别增加1500亿元和2000亿元额度,累计形成5500亿元的总体规模。这一政策工具的设立,主要针对中小银行资本实力相对薄弱、难以通过市场机制有效补充资本的现实困境。
从发行节奏来看,2021年至2023年构成了中小银行专项债的发行高峰期,期间累计发行规模达4406亿元,占总发行规模的87%。进入2024年后,发行明显趋缓,仅广西发行了60亿元的中小银行专项债。截至目前,包括此次吉林省发行的260亿元在内,全国中小银行专项债累计发行规模已达5080亿元,距离5500亿元的总额度仅余420亿元左右。
吉林农信系统改革与资本补充
此次专项债发行与吉林省农信系统改革密切相关。根据改革工作安排,吉林省计划组建省级农商行并实现统一法人管理。新发行的260亿元专项债券资金将由吉林省财政厅划转至吉林金控集团,再由吉林金控集团以间接入股方式注入吉林农商银行,用于补充其资本金。
吉林金控集团作为吉林省委、省政府打造的地方国有金融资本运营平台,由吉林省财政厅持股96.4%。通过这一安排,预计改革完成后的吉林农商银行股本将达到400亿元,其中包含吉林金控集团入股的346亿元。该行将继续坚守服务"三农"、小微企业和居民的市场定位,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
按照相关方案,吉林金控集团计划在2027年逐步转让持有的吉林农商银行股权。专项债券到期后,吉林金控集团将通过市场化方式转让所持股份,吉林省将积极协调优质省内企业承接,确保专项债券本息能够顺利回收。这种安排既解决了当前的资本补充需求,也为未来的退出机制提供了明确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