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24医药生物(A股)上市公司市值战略研究报告
报告共计:58页
2024年医药生物A股上市公司市值战略全景:在调整中探寻价值新坐标
2024年,医药生物行业站在了周期调整与转型创新的十字路口。尽管整体呈现触底反弹态势,但截至2025年5月,行业指数较2022年初仍下跌30%,修复进程缓慢。在政策收紧、创新加速、市场格局重塑的多重影响下,行业市值管理的逻辑与实践正经历深刻变革。
从行业基本面看,政策监管的“指挥棒”效应显著。2024年医药领域政策聚焦六大核心方向: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深化医改与综合监管、扩大独资医院开放、健全多层次医保体系、推进集采提质扩面、完善药品价格机制。这些政策既为行业划定了规范发展的边界,也为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路径。
行业自身的求新求变同样亮眼。创新驱动成为核心引擎,2024年国内获批创新药48个、创新医疗器械65个,均创历史新高,中国在研新药数量跃居全球第二。恒瑞医药等头部企业将研发重心转向ADC、双抗、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推动行业从传统化药向高端创新转型。市场格局上,国内需求向高端化、差异化升级,国际化则从“引进来”转向“走出去”,出海品类覆盖化药、单抗等多元领域,全球化商业化布局持续深化。产业转型中,原料药企业向“制剂+CDMO”一体化升级,医疗器械领域高端设备国产替代提速,价值链重构正在加速。
市值分布呈现梯队特征。截至2024年,A股医药生物上市公司共495家,总市值6.6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6.62%。其中,市值在20-50亿元区间的企业达187家,占比37.78%,是行业的主力军;市值超千亿的企业有9家,头部效应与中小企业梯队并存。值得注意的是,行业“高估值”特征正在减弱,从“低利润高估值”区间逐步向A股均值靠近,市场对企业价值的评估更趋理性。
市值管理作为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的核心战略,其逻辑可概括为“做价值、涨预期”。“做价值”包含三个维度:价值创造聚焦企业内部的赛道选择、运营效率与团队能力,是市值的根基;价值塑造则站在投资者视角,通过清晰的增长逻辑、利润支撑与估值沟通,打造投资价值标签;价值经营则是企业主动应对周期波动的资本动作,包括业务取舍、资产优化与资本运作。
2024年,行业价值创造能力承压,整体得分45.65分(满分100分),未达及格线,但仍优于A股平均水平。细分来看,资产结构、研发投入强度等指标表现较好,但盈利能力、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有待提升,反映出行业在收入增长承压与成本刚性上升的双重压力下,“提质增效”仍是核心课题。价值塑造方面,行业得分36.88分,远低于A股的65.18分,股价表现与现金分红比率差距明显,凸显出企业向资本市场传递投资价值的能力仍需加强。不过,医药商业板块通过强化现金分红,正向市场塑造“有回报”的价值标签,成为亮点。
价值经营的主动性显著提升,方式呈现结构性变化。并购活动持续放缓,2024年并购总额43.64亿元,仅为2022年的12.31%;与之相反,回购行为升温,151家企业实施回购,次数接近2022年的2倍,且回购类型从股权激励主导转向普通回购与股权激励平分秋色,反映出企业从激励员工向回报股东的重心转移。增持行为减少,但核心管理层与实际控制人增持占比提升,传递出对企业长期发展的信心。股权激励则更为活跃,137次激励中,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占比40.15%,与行业长周期研发特点更适配。
“涨预期”作为市值管理的另一重要维度,涵盖预期传播、稳定与释放。2024年行业预期传播得分51.31分,机构关注度与券商研报数量虽有提升,但尚未转化为实质性投资决策,与A股的差距明显。预期稳定得分68.54分,与A股基本持平,信息披露与合规风控仍是基础但未显优势,违规企业占比21.82%,信披考核优秀企业占比下滑,反映出基础工作仍需夯实。预期释放得分39.27分,略好于A股,投入资本回报率与净利润增速表现稳健,但股息率有待提升,市场对“确定性”回报的期待仍在升温。
在行业分化加剧的背景下,医药生物企业的市值管理正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布局。无论是聚焦核心赛道强化创新能力,还是通过回购、分红等方式传递价值信心,亦或是优化与资本市场的沟通逻辑,企业都在探索适合自身的价值成长路径。随着创新成果逐步落地、国际化布局深化以及市值管理工具的丰富,行业有望在调整中找到新的价值锚点,实现从“估值修复”到“价值重塑”的跨越。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报告共计: 58页
中小未来圈,你需要的资料,我这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