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不久,澳大利亚一家公司,敲锣打鼓地向全世界宣布了两件“大喜事”:五月份他们成功搞出了“氧化镝”!七月份他们又成功搞出了“氧化铽”!
要知道这两种重稀土,可是制造高性能永磁体的“味精”是搞军工、搞高科技离不开的宝贝。过去能玩转这套提纯技术的,主要是咱们中国。
澳大利亚这一官宣,那意思很明显了:“我们要来抢饭碗了!”
西方媒体有不少瞎吹的言论,什么“打破中国垄断”“重构全球供应链”之类的仿佛咱们的“稀土利器”马上就得被敲碎似的。
不过作为一个爱看热闹更爱看门道的吃瓜群众,我仔细扒了扒这背后的数据,结果
对不起,我实在没忍住,笑出了声,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纯度94.5,咱们先不谈别的,就看硬指标——纯度。这玩意儿,跟考试分数一样,差一个点,那就是天壤之别。
澳大利亚兴高采烈搞出来的氧化镝,纯度多少?94.5%。
美国之前也宣布“突破”样品纯度多少?99.1%。
而咱们随手拿出来供应给航天集团的,纯度是多少?99.999%!
看见那小数点后面跟着的几个“9”了吗?那不是数字,那是技术壁垒,是几十年功力凝聚成的“护城河”。
纯度94.5%的稀土能干嘛?或许能做点民用品。但你想用它去造导弹、造五代机?对不起性能不够,人家“看不上”。
这就像一个学生考了60分,激动地宣布自己及格了,要挑战那个常年考99.5分的学霸。
这份勇气确实值得称赞,但这之间的差距也很明显:成本高、产量低这样的“饭碗”能抢得下来吗?行就算不讨论纯度,我们再去算算经济账。
澳大利亚那地方,人工贵、环保要求高,这咱们都知道。他们搞稀土分离,成本比咱们高出30%。最后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更是比我们贵了将近三分之二!
买家们也不是傻子。美国国防部这种“不差钱”的主可能会为了所谓的“安全”咬着牙买单。但世界上大部分企业,是要赚钱的。面对这么大的价差,谁的钱包不哆嗦?
更别提产量了。澳大利亚那家公司,吭哧吭哧一年,总产量1500吨。咱们一年的产量是多少?15万吨。整整100倍的差距!
单从数量来说,光美国这个国家,每年就需要大概2300吨重稀土,澳大利亚就算把自己的产能全用上,都满足不了一个美国客户的需求,还说什么“重构全球供应链”?
这哪能算抢夺饭碗,这最多就是给自己家多添一双筷子,还老是得忍受饥饿,
你们的设备,还是从我这儿买的如果说纯度、成本、产量上的差距,还能靠时间去追。那下面这个事实,就有点“扎心”了。
你知道吗?澳大利亚这次搞出“突破”的公司他们生产线上的一些关键设备,甚至精加工的环节,都得从中国进口!
这就有点尴尬了,不是吗?我们从1949年开始勘探,到徐光宪院士在上世纪60年代打破西方封锁,再到90年代形成完整产业链……我们走的每一步,都是血汗和智慧的积累。
不能掉以轻心,美国正在花很多钱扶持自己的稀土产业,澳大利亚也有非常优越的矿产资源,这场竞争还没结束。
但我们的“王令”也早已打出。任何国家想买我们的稀土,都得先申请许可证。我们还给每一份稀土产品都建立了详细的“户口本”,它卖给了谁,卖了多少,一清二楚。
我们的稀土,不仅是商品,更是战略资源。短期内他们想撼动我们的地位,很难。但未来真正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科技创新的竞争。
让他们去官宣,让他们去庆祝。我们只需要继续做好自己的事,接下来静静地看着他们,努力追赶我们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