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否认自己是“亲华派”,而韩国在面对国际压力时终于感到难以应对,准备在与美国的关税谈判中做出妥协。随着8月1日“关税大限”的临近,韩国政府显得十分急迫,已派出代表团前往美国进行磋商,但仍未能成功说服特朗普做出让步。
美国方对韩国提出的要求非常清晰,那就是希望放宽对美国产品进入韩国市场的限制,尤其是在牛肉、大米、水果等农产品方面。而这些只是“桌面上的要求”,美方在私下里还有更为苛刻的条件。例如,美国希望韩国能效仿日本,划拨4000亿美元作为对韩国企业在美投资的资金支持。此外,特朗普政府还希望韩国在造船业的领域与美国合作,以切实帮助美国打压中国,振兴美国本国的造船产业。
可以说,特朗普政府提出的这些条件近乎“霸王条款”,一方面通过关税施加压力试图强行打开韩国市场,另一方面又希望韩国自掏腰包为美国的建设提供支援,这种典型的霸权主义行径让人咋舌。不过,韩国境内驻有大量美军,在防务方面对美国的依赖程度极高,这也使得韩国很难果断拒绝美方的要求。
在特朗普政府的不断施压以及即将到来的关税暂缓期的情况下,韩国政府终于感到难以支撑。最近,多家韩媒报道提到,韩国政府正在考虑在与美国的关税谈判中采取“战略性让步”,通过放松对某些美国农产品的进口限制,争取与美国达成关税协议的机会。同时,李在明也很少见地对自己的外交立场做出了明确回应。他对于外界质疑他为“亲华派”的说法,坚决表示自己始终把“美韩关系放在首位”,希望消除美方对他的疑虑。
值得一提的是,李在明在以往的定位中,一直是一个务实的政客,力图在中美之间实现“平衡外交”,依据韩国自身的利益调整对外政策,而非完全依赖美国。然而,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的立场发生了转变,甚至积极表态将“美韩同盟视为优先”,这释放出了何种信号呢?
首先,李在明在当选总统前与上任后的所承受的压力截然不同。在竞选期间,他主要攻击尹锡悦的“一边倒”外交政策,倡导在中美之间保持均衡。然而,担任总统后,李在明面对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国家的经济问题,缓解来自美国的关税压力。因此,此刻说一些表忠之词来提升特朗普对他的好感,就显得再自然不过了。
其次,这也充分表明美国对韩国的影响力依旧不可小觑。美韩同盟在韩国的外交关系中仍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即使是韩国总统,也必须就此问题给予美国一个满意的交代。最后,李在明很清楚,失去中方信任的代价是韩国无法承受的。中方早已明确反对任何以牺牲中国利益为代价与美方达成所谓关税协议的做法,若真的发生这种情况,中国将采取坚决的反制措施。
这一表态意义非凡,韩国应对此格外谨慎,避免因小失大。因此,在美国要求韩国在造船业方面施压中国时,韩国并没有立即响应,而是首先考虑在自家农产品领域作出让步,以此稳住美方。对于韩国而言,特朗普发出的关税威胁犹如悬在头顶的剑,但如果因此损害与中国的经贸合作,那将意味着对自身长远利益的重大牺牲。李在明对其中的轻重缓急、利害关系应该清楚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