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宝应县支行 陈志峰
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作为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方向,为基层农行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提供了全新指引。面对县域经济转型与乡村振兴的迫切需求,基层农行亟须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当前,基层农行在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中面临多重挑战:农村信用信息体系尚不健全,小农户、新型经营主体融资可得性仍受掣肘,首贷户拓展难度较大;对县域科技型小微、涉农绿色项目(如生态农业、农村光伏)的风险识别能力不足,缺乏专属评估模型和差异化授信政策;数字渠道(如手机银行)在老年客户、偏远地区的渗透率与使用深度不足,线上服务与基层客户习惯存在断层。针对农村养老需求(如养老社区配套、居民养老理财)的产品与服务设计相对单一,与城市存在差距。
笔者认为,若想有效破局,基层农行需从四个方面重点发力。
一是深耕普惠,构建“信用+场景”生态。深化“整村授信”,联合地方政府建立农户及新型主体信用档案;创新“农业产业链金融”,为核心企业上下游提供订单融资、仓单质押等供应链服务,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田间地头。
二是科技赋能,打造“精准化”风控。引入税务、社保、农业补贴等外部数据,运用大数据构建本地化普惠及绿色信贷模型;探索与农业科技公司合作,利用卫星遥感、物联网技术动态监测种植养殖经营状况,实现贷后管理智能化。
三是弥合鸿沟,推动“适老化+本地化”服务。在保留传统物理网点服务基础上,大力推广简易版手机银行,并依托村“两委”、农村金融服务站开展“一对一”辅导;结合本地集市、节庆等场景开展移动金融服务,让数字技术“扎根乡土”。
四是创新供给,布局“养老+”综合服务。研发符合农民养老需求的储蓄、保险及低波动理财产品;探索与县域养老机构合作,提供“金融+康养”的综合服务方案;关注农村养老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金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