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凭借在稀土和稀有金属领域的优势地位,对锑、镓、锗等战略资源实施出口管制,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反制外部打压。然而,一些美国买家却视若无睹,公然绕过中方禁令,通过第三国转运获取这些宝贵物资。更令人意外的是,美国财长贝森特在2025年7月1日的采访中,竟直接向中国喊话,希望加快稀土出口。面对这种一边偷窃一边索要的荒唐行径,中国商务部果断出手,部署专项行动打击走私。这出闹剧背后,是国际竞争的无情现实,也考验着中国捍卫利益的决心。
美国企业的“偷天换日”手法,已从暗流涌动变为公开的秘密。路透社2025年7月9日披露,自中国2024年12月发布公告,原则上禁止向美国出口锑、镓等关键矿物后,狡猾的买家便将泰国和墨西哥当作转运站。数据显示,2024年12月至2025年4月短短五个月,美国从这两个国家进口了3834吨锑氧化物——这几乎超过此前三年的总和。
美国财长贝森特(资料图)
更讽刺的是,泰国和墨西哥本无大规模开采能力,泰国仅有一家冶炼厂,墨西哥的厂子甚至刚在今年4月复工。中国海关记录佐证了这一异常:2025年前五个月,这两个国家突然跃升为中国锑出口的前三大市场,而2023年它们还榜上无名。这种“曲线救国”的策略,简单却有效:采购代理先从中国拿到矿物,货运公司再贴上铁、锌或艺术用品的假标签,经亚洲国家中转后运往美国。一家美国矿产公司高管利维·帕克坦言,他每月能搞到200公斤镓,但大批量运输风险太高,物流公司都如履薄冰。这种钻空子的行为,不仅践踏了规则,还推高了全球价格——镓、锗、锑的价格已飙至历史新高,像一把悬在供应链上的刀。
中国为何要筑起这道管制高墙?答案藏在华盛顿自己的棋局里。2024年12月,中国出台出口禁令,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将相关两用物项转移给美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这不是无端设卡,而是对美国打压中国芯片产业的正当回应。多年来,美方以国家安全为名,对华为等中企实施制裁,加征关税,试图扼杀中国科技崛起。关键矿物作为半导体、军事和电信领域的命脉,中国自然将其作为反制筹码。正如网民在2025年7月评论中所言:“要是没得稀土牌制裁,美国还不得翘上天。”贝森特财长在福克斯采访中承认,稀土出口虽已恢复,但数量远不及4月前的水平,这恰恰暴露了美方的焦虑——他们既想卡别人脖子,又怕自己的咽喉被掐住。这种双重标准,让国际贸易的天平愈发倾斜。
美国财长贝森特(资料图)
贝森特的公开要求,更是给这场博弈添了把火。2025年7月1日,他在福克斯新闻的镜头前直言,期待中国“进一步放宽稀土磁铁出口限制”。这番表态看似礼貌,实则暗藏施压。毕竟,就在一个月前,中美刚达成某项协议,美方本以为能坐享其成。但现实是,中国稀土恢复流通却量不足额,美企的“偷运”行为更让问题复杂化。贝森特没料到,自己的喊话反成了讽刺——一边是政府高官催着开门,另一边是企业偷偷翻墙。这种分裂凸显了美国在战略资源上的脆弱:他们离不开中国的矿物,又不愿放下制裁大棒。可见,国际竞争不是单行道,而是你来我往的较量。
中国商务部没有坐视不理,而是亮剑出击。日前,国家出口管制工作协调机制在深圳召开现场会,部署打击战略矿产走私专项行动。发言人强调,针对伪报瞒报、夹藏走私和“第三国”转口等乱象,将深挖幕后网络,从严从快查办。这一果断举措,是对违法者的当头棒喝。根据美国伟凯律师事务所专家萧明杰的分析,违法企业可能面临高额罚款、未来出口禁令,情节严重者甚至会被控走私罪,最高可判五年以上徒刑。专项行动不是空谈——它整合海关、公安等多部门力量,加大口岸查验,直指那些与境外勾结的不法分子。这步棋,既捍卫了国家尊严,也向世界宣告:中国的规则不是摆设。正如商务部所言,加强出口管制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容不得半点妥协。
稀土(资料图)
回望这场风波,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国际关系的残酷真相。中国用出口管制反击美国制裁,是主权国家的正当权利;美企的转运行为,则凸显了规则被践踏时的混乱。贝森特的要求,与其说是外交喊话,不如说是实力不足的无奈。商务部2025年5月的行动,不仅是一场打私战役,更是一次立场宣示:中国不会在压力下退让,国家安全红线不容触碰。未来,若美方继续“听不进警告”,稀土之争只会加剧——公平贸易才是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