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银站上14年高位的背后
最近白银市场可谓风起云涌。当我看到银价突破14年高位,站上每盎司39美元关口时,不禁想起十年前刚接触贵金属投资时的情景。那时我也像大多数投资者一样,热衷于预测价格高低,却总是事与愿违。
如今的白银市场正上演着一场精彩的多空博弈。德国贺利氏集团的数据显示,半导体行业的蓬勃发展正为白银提供坚实支撑。2025年5月全球芯片销售额同比增长近20%,这对占据白银总需求40%的电气电子产品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
但麦格理大宗商品团队却给出了不同见解。他们指出当前银价上涨主要依赖投资需求推动,而CFTC持仓数据显示基金经理正在获利了结。这种分歧让我意识到,单纯看价格涨跌是远远不够的。
二、高低是个伪命题
在投资这条路上摸爬滚打多年后,我逐渐明白一个道理:所谓高点低点,其实是个伪命题。就像小马过河,深浅不一。不同的参照点,结论完全不一样;而且这些都是典型的"上帝视角",是回头看的产物。
记得2015年股市大跌时,很多人都说"跌到底了",结果市场继续下探;而当2019年市场回暖时,又有人说"涨太高了",错过了一波大行情。这些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预测高低就是预测未来,而未来是由现在决定的。
真正有价值的不是猜测价格会到多少,而是看清当下正在发生什么。这也是我十多年来坚持使用量化分析工具的原因——它帮助我摆脱主观臆测,专注于客观事实。
三、银行股的启示
说到这,我想起银行股这几年的表现。从2022年开始,银行股一路上涨,期间质疑声从未间断。很多人说"涨太多了","估值过高",但事实如何呢?
通过量化分析工具,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图景:
这张图下方的橙色柱体显示的是机构资金的活跃程度。可以看到,机构在2022年几乎布局了一整年,当时虽然股价没涨,但机构却在持续加码。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专业资金的布局往往领先于价格表现。
回头看那些所谓的"高点",不过是"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再次印证了我的观点:与其猜测高低,不如关注资金行为。
四、白酒的教训
与银行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白酒板块。从2023年10月开始,每次创下新低都有人喊"抄底",但结果如何呢?
量化数据显示,"机构库存"在那之后彻底消失。即便偶有反弹,也不过是昙花一现。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没有机构参与的市场,再低的价位也可能不是底。
五、回到白银市场
现在让我们回到最初的白银话题。当前白银市场面临工业需求与金融属性的双重考验:
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保持客观。与其猜测银价会涨到40美元还是跌回35美元,不如关注以下几点:
六、给投资者的建议
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我总结了几个心得:
记住,市场永远是对的。我们的任务是理解它,而不是战胜它。
七、展望未来
展望后市,我认为白银市场的多空博弈还将持续。麦格理预计三季度白银均价36美元/盎司,四季度可能回落至35美元。但长期来看,随着2026年全球经济复苏,白银有望跑赢黄金。
不过这些预测仅供参考。对我而言,更重要的是持续跟踪数据变化,及时调整认知。毕竟在这个市场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八、特别声明
本文所涉信息均来自公开渠道整理分析,仅供交流之用。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人不推荐任何具体投资标的或操作策略。任何以本人名义进行的投资建议均属诈骗行为,请广大投资者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