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最新发声,为市场焦灼的降息预期添了一把火。她强调,今年降息两次仍是美联储最可能的选择,背后逻辑在于新关税对消费者物价的冲击可能比预想中温和得多。
戴利指出,面对关税成本,许多企业正通过供应链上的协商积极分摊压力,而非将负担直接转嫁给消费者。“成本传导至终端时,企业发现需要转嫁的部分已经降低,有些甚至选择压缩自身利润空间来消化。”她解释道,“只要这种调整持续,消费者通胀便难以大幅飙升。” 然而,戴利的“温和通胀论”在美联储内部并非共识。周三公布的会议纪要揭示了激烈分歧:多数官员担忧关税可能带来更顽固的通胀压力,少数派则倾向于认为这只是一次性价格扰动,不影响长期通胀预期。戴利承认经济现状良好——增长与消费正温和化,但尚未显露疲态,通胀轨迹正朝着百分之二目标迈进。“两次降息是合理预期,但所有预测都笼罩着不确定性。”
同日,圣路易斯联储主席穆萨勒姆的审慎表态与戴利形成微妙对比。他直言,关税效应是“短痛”还是“长忧”,目前下结论为时尚早。“关税的影响需要时间渗透经济,其效应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度乃至明年上半年逐步显现。”穆萨勒姆表示,六月至九月的数据将成为关键观察窗口,“随着时间推移,关税影响的轮廓才会清晰。” 市场焦虑情绪正因政策模糊性而升温。专业交易员Tom Essaye指出,八月一日关税生效前难以明确其最终范围,这不仅使七月降息“几乎不可能”,甚至大幅削弱了九月行动的可能性。摩根大通CEO戴蒙的言论更为鹰派,他认为市场低估了美联储转向加息的风险,“如果市场定价反映加息概率仅百分之二十,我的判断是百分之四十到五十。”
当美联储官员们在通胀迷雾中各执一词,市场的降息期待正被悄然重塑。戴利的“两次降息”剧本面临现实拷问——企业利润缓冲带能否真正隔绝关税冲击?当穆萨勒姆紧盯的“六至九月观察期”与特朗普酝酿中的新关税清单在时间线上叠加,美联储的利率棋局正滑向更复杂的深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