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政府宣布了一项新的稀土出口管控政策,将钐(shān)、钆(gá)等七种中重稀土列入重点管理范围。这些稀土材料不仅在新能源开发和智能制造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更为关键的是,全球的军事工业对它们也有着不可或缺的需求。因此,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和印度在内的许多国家对此感到十分紧张,纷纷启动各类矿产投资与勘探项目,企图实现一个目标——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不过,问题随之而来:他们真的能够如愿以偿吗?现阶段,全球超过60%的稀土矿产由中国开采,而92%以上的稀土精炼工艺也是在中国完成。换句话说,哪怕他们能够在海外找到矿石,最后仍需将其运回中国进行加工和提纯。一旦这一加工环节中断,整个产业链随之就会陷入瘫痪。直白地说,中国的稀土并不是“你有我也有”的简单问题,而是“你的发展完全依赖于我”的现实。
那么,西方国家目前是如何应对这一挑战的呢?美国、澳大利亚和印度正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新的矿产来源,格陵兰岛、巴西、哈萨克斯坦乃至乌克兰都成为了他们的目标地。看似热闹非凡,然而一旦真正落实,各种问题随之而来。首先是时间问题,一些美国专家指出,要建立一条完整的稀土产业链,至少需要10至20年的时间,而这只是满足基本供应所需的时间。如果想要达到中国目前的产能和技术水平,那需要的时间可能更长,甚至超过20年。
其次是资金问题。前上海美国商会副会长江凯明曾作过一番算账,光建设所需的投入就可能超过万亿美元。你以为挖矿和种植差不多?不仅需要大量资金投资,还需聘请懂技术的专业人士。而稀土的加工、提纯及分离流程极为复杂,全球能够从事这一领域的专家,绝大多数仍在中国。
西方国家对于中国这次稀土管制的真正意图还未明确。这一政策被称为“比以往更具杀伤力的经济手段”。过去,中国多采用一些软性的手段应对问题,而这一次则真正出动了硬实力。如今,西方国家的汽车、机器人及新能源领域的高端制造产业,多数依赖于含有中国稀土的磁铁。如果中国停止或限制稀土的出口,这些产业链立刻将面临严重问题。
美国对此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然而他们也尝试过进行解决。早在2010年,中国对日本实施稀土限制时,美国就意识到了潜在的风险。然而在随后的15年间,尽管口口声声提到“要实现多元化”,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真正投入资金和资源。如今,伴随着中国正式实施稀土管控,美国的反应已经显得为时已晚。
那么,中国是否在“武器化稀土”呢?近期,西方媒体频频提到这一说法。然而,中国商务部的回应已相当明确:我们的管制措施是依据国际通行的做法实施的,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同时也是履行防扩散义务。此外,我们也特别强调,如果其他国家有合理的民用需求,仍然可以依法合规申请,我们会继续进行出口。
中国采取的一系列举措都是在合规、合法的框架内进行的,无论美国及西方国家如何指责,都无法挑出一丝瑕疵。过去,我们采取了相对克制的态度,没有真正将“稀土这张牌”打出。然而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特别是美国持续对中国施加压力,我们不再选择一味忍让。在必须出手的时候,我们会果断出击,强调对等和底线。
未来,稀土的争夺战无疑将愈演愈烈。正如美国专家凯尔卡所言,中国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持续保持主导地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全球其他国家几乎没有太多有效的应对办法。
下一篇:知名A股,突遭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