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7月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将于4日开始向贸易伙伴发函,设定单边关税税率,并称各国将从8月1日起开始支付新的关税。消息一出,迅速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全球贸易局势愈发紧张。
今年4月初,特朗普政府推出所谓的对等关税,对几乎所有贸易伙伴加征关税,具体税率依据各国对美逆差而不等。由于该政策引发金融市场巨震,特朗普不得不采取缓和措施,将各国对等关税税率全部临时下调至10%,期限为90天,美国在此期间和各国进行贸易谈判。特朗普设定的贸易谈判最后期限为7月9日,然而,随着期限临近,多方在核心利益诉求上互不相让,谈判陷入僵局。
面对美国不合理的关税政策,越来越多国家选择不再忍耐,坚决说“不”。7月3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在记者会上直言“跟美国谈不拢”;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发表正式声明,明确表示“7月9日前达成协议不可能”;日本首相石破茂也公开反击特朗普的汽车关税威胁,称“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此前,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也曾表示“日本不会考虑在关税谈判中牺牲农业” 。
鸠山由纪夫(资料图)
事实上,早在6月份,欧盟贸易专员就带队走访亚洲,欧盟、日本和韩国三方召开了紧急视频峰会,最终敲定在关税死线前摊牌,试图迫使特朗普彻底收回关税。若特朗普启动“对等关税”,美国企业每年要多交1300亿美元关税,欧洲车企损失将超210亿欧元,韩国芯片厂面临断供危机。当生死利益摆在面前,29个国家勇敢地站出来共同反击 。欧盟迅速启动紧急反制预案,韩国三星秘密将500亿芯片订单转给中国企业,日本丰田直接让美国工厂提前放高温假。全球贸易战已不再仅仅是经济纠纷,更关乎各国的生存与发展 。
在7月4日的发布会上,特朗普团队强装镇定,宣布“向各国寄账单”,但当记者追问“如何与170多国同时谈判”时,特朗普脱口而出的“我们办不到”,还是暴露了其内心的焦虑与无奈 。
与此同时,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第十三届世界和平论坛上的呼吁,为当前紧张的局势增添了新的变量。鸠山由纪夫指出,未来的美国总统候选人,无论其党派立场如何,都可能延续特朗普的路线,“特朗普式的美国”执政风格仍有可能延续。面对这样的美国,东亚国家应摆脱对美依赖,增强战略自主性,加强与东亚各国的合作,尤其是中日韩三国的合作 。
欧盟(资料图)
鸠山由纪夫还提到,2025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将在韩国举办,中日韩三国应当以本次会议为机遇,携手加强合作。他认为,中日韩三国的产业互补性正在创造新的可能。以新能源产业为例,中国锂电池产量占全球80%,日本掌握关键隔膜技术,韩国控制全球43%的电池材料市场。若三国协同发展,将直接掌控全球新能源产业70%以上的关键环节 。
为推动中日韩合作,鸠山由纪夫给出具体建议。他指出,对于一些日本企业因担心美国制裁而对与中国企业在海外合作持观望态度的情况,日本企业应认识到,不与中国高科技企业开展合作,将很难在全球竞争中取得成功,中日可在第三国,如东南亚国家,建立合资企业。此外,日本应当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
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美国的“霸凌”行径正让其陷入孤立。美元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的份额在2025年二季度暴跌到53%,创下二十年最低。美国既要车企又要选票的算盘,很可能两头落空。而中日韩若能加强合作,形成经济联合体,不仅能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更有望改写全球贸易环境 。
特朗普(资料图)
目前来看,美国与多数关键贸易伙伴的谈判仍陷入胶着,难有突破迹象。尽管美国与越南于7月2日敲定了协议,与英国此前也达成了框架协议,但这并不能掩盖美国在贸易谈判中面临的困境。日本、韩国、欧盟、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在与美国的谈判中均坚守自身核心利益,不愿轻易妥协 。
随着8月1日新关税生效日期的临近,全球贸易局势充满不确定性。特朗普政府需重新审视其贸易政策,寻求与各国的合作共赢,而非一味地挥舞“关税大棒”。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加强合作、提升自身实力、积极应对挑战,才是维护国家利益、稳定全球贸易秩序的关键所在 。未来,全球贸易格局将走向何方,中日韩合作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美国又将如何调整其贸易策略,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