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又一次回到了白宫,带着他熟悉的那一套:喊口号、打关税、掀桌子。
没多久,全世界就都沉浸在美国的经济大棒之中,从4月开始,几乎整个世界都要给美国奉献多一些的关税。
不过话说回来,谁还记得2018年那场轰轰烈烈的中美贸易战?
虽然那时候的关税大棒砸向了中国,但美国这个操作,让全世界都被它搅得鸡飞狗跳。
到了2025年,特朗普又回来了,但这一次情况大不同了,那么这次有什么不同呢?中国到底亮出了什么王牌呢?
说实话这波来得挺猛,特朗普上台的第一个月,先用加拿大和墨西哥打了个样板,这两个国家都被征收25%的关税。
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关税原计划是3月开始实施,本来大家以为特朗普就是针对非法移民和芬太尼的问题,然而事实远不止如此。
到了3月,特朗普开启了他对中国的关税计划,他那时候宣布把对中国进口的所有产品关税都加到20%。
4月特朗普开始对全球的国家征收对等关税,各个国家叫苦不迭,有“跪下”央求美国放过的,有雄起反抗对美同样加征关税的。
这之后就出现了非常戏剧性的一幕,中美两国开始像喊话那样加关税,特朗普对中国商品加税,从原本的20%一路飙到145%,涵盖范围也扩大到了光伏、电动车、半导体、稀土产品等等,几乎全覆盖。
对中国来说,特朗普这个戏码我们不是第一次经历了,面对美国的挑衅,中国直接把关税提到125%。
这是个什么概念?等于是美国那边的商品基本进不来了,波音飞机、苹果手机、特斯拉汽车,全都被拦在外面。
这回不是你打我我还手,而是你加我一刀,我先封你七寸。
中国还推出了一个叫做国补的政策,这个政策涵盖的主要是电子产品,力度有多大呢?购买一台最新款的iPhone,可以足足降下500元。
想想看,苹果那么多年发优惠券,每次有100块都是大优惠了,但这次中国的国补一下子就是500。
坊间有人说,这就是中国用国家资本帮助中国百姓面对关税的冲击了,同时中国也在警告苹果,不能将关税强加给老百姓。
不仅仅是苹果,美国的大企业,尤其是沃尔玛这种大型零售商,国家也发文明确规定不允许将关税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这对美国进口商来说是举步维艰,美国关税加到了145%,可受害的是美国企业,几乎所有商业都要停顿了。
就在这时候,终于迎来了转机……
5月中美双方终于在日内瓦碰头了,美方很想表现出自己居高临下的样子,但实际情况是,美国通胀压不住、制造业回流失败、债务堆成山,根本没底气跟中国死磕。
于是这才有了5月那份中美日内瓦协议:“美国对中国的关税暂时调整到30%,中国对美国的关税也降至10%,后续一些重要问题还得继续谈。”
这看似达成了共识,实则是美国先妥协了一步。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中国这回亮出了最后的王牌,这些王牌都有什么呢?
1.稀土卡住美国脖子
说白了,全球高科技制造离不开稀土,而稀土,中国占全球产量的近70%,更重要的是,中国掌握了稀土的精炼能力。
别看美国也有稀土矿,但它根本没那个技术去提纯,而中国不仅提得好、还提得快。
其实在谈判之前,中国就亮明了底线:不出口重稀土给美国企业,这直接导致英特尔、特斯拉、苹果等高科技公司受冲击,芯片做不出来、马达运转不了,别说科技领先,连车都装不出来。
这不是警告,这是实打实的卡脖子。
而且稀土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问题,就算你有矿、有钱、有技术团队,也得好几年才能达到中国的水准。
这点看来,美国急了,中国却不慌不忙。
2.全球产业链,已经绕不过中国
这几年全球供应链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欧美国家一边喊着去中国化,一边发现自己根本脱不了钩。
从最基础的代工制造,到中端的配套生产,再到高端的技术研发,中国已经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
尤其是新能源、电动汽车、光伏面板、通信设备、AI芯片等领域,中国的渗透率越来越高,不是你想脱就脱得掉的。
你说想搬走?可以,结果发现东南亚不行、印度不靠谱、墨西哥更贵,特斯拉试过,苹果试过,连三星都试过,最后老老实实把大部分产线留在中国。
所以这次中国底气很足:不是我们非要卖你,是你非得买我们的。
3.人民币结算加速推进
人民币全球化这一张牌,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长期杀器。
中俄、沙特、伊朗、巴西……越来越多国家开始用人民币结算石油、天然气和大宗商品。就在2025年年初,中东几大产油国联合宣布,部分石油交易使用人民币结算。
这对美国来说,简直是当头一棒。
美元霸权的根基之一,就是石油美元体系,只要全世界都用美元买石油,美国就能不断印钞,然后拿绿纸换资源。
中国这一招,简直就是在拆美国的老底,石油美元体系正在岌岌可危,中东国家也在将注意力放到东方来。
而且因为数字人民币逐步落地,跨境支付越来越方便,连非洲一些国家都开始接受人民币援助和贷款。
美元在下滑,所谓的金融制裁已经制裁不住了,对美国来说这是最致命的一招。
4.内循环逐步成型,中国不怕打贸易战
这几年中国在拼命搞国内大循环:例如提高消费占比、增强科技自研、提高农业自给率、扩大内需市场等等。
简单来说,就是尽量少依赖出口,少靠外资,少看别人脸色。
尤其是到了2025年,AI、电动车、智慧制造这些领域基本都实现了国产化替代,以前要靠美日德,现在咱自己造,而且便宜又好用。
美国不买?就我们自己人买,就像华为的Mate 70出来那会儿,没用一颗美国芯片,结果销量还供不应求,美国的封锁越狠,中国的内循环反而越强。
这不就是以战养战吗?
5.朋友越交越广,美国喊不动人了
2025年的世界格局,早不是美国说一就是一的时代,美国拉盟友制裁中国?欧洲阳奉阴违,日本左右为难,印度摇摆不定,东南亚还想多卖点货。
别说其他国家,就连英国这次都没站得太死,英国甚至直接选择和中国站在一起,法国总统马克龙直接跳出来反对提高关税,说不能跟着美国搞保护主义。
而中国却是朋友遍地,和俄罗斯深化能源合作,和中东国家签大单,去非洲搞基建,和南美签货币互换,还有东盟十国加起来都不想失去中国市场。
美国想脱钩,但世界不想脱中国,这就是差距。
所以很难说这次贸易战,到底是谁受伤最严重?
过去美国以为“打中国一拳,中国就疼”,但现实是,打着打着自己先喘不上气了。
2025年5月,美国通胀飙升到7.3%,老百姓怨声载道,制造业回流失败,大量工厂倒闭,硅谷裁员潮一波接一波,年轻人负债累累。
而中国这边,虽然也有冲击,但整体韧性比美国强,靠着14亿人市场+自主创新+基建狂魔,撑住了最难的时刻。
把中国产品封了,结果美国人发现:同样的东西在别处买贵一倍不止,而且质量还不稳定。
美国企业更惨,本来利润就薄,结果还得多交税、涨成本、转移供应链,活活逼出内伤。
所以贸易战真的是美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结语
这次,中国说“不”,说得很有底气。
有人说:中美关系不会回到从前,但现在的问题是:美国想回到从前,中国根本不答应了。
不答应的原因很简单——我们不怕你了,中国的底牌,是14亿人口的超大市场,是全球最全的制造业体系,是技术逐渐赶超的科研能力,是日益独立的金融系统。
更重要的,是一种不吃这一套的战略定力。
美国想靠关税绑架中国经济,想靠金融制裁打压中国发展,想靠“脱钩”掐住中国脖子?对不起,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