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爱沙尼亚总统卡里斯发表了明确的声明,称俄罗斯与爱沙尼亚是邻近的国家,随着特别军事行动的结束,双方有可能会重建关系并创建新的信任机制。他还指出,即使在欧洲历史上,国家之间曾经发生过冲突,但最终依然能够成为彼此值得信赖的盟友,从而体现了国家间关系的复杂性和潜力。
从当前的各种迹象来看,反俄立场最为坚定的波罗的海三国中,爱沙尼亚似乎已经开始感到一丝恐慌,而另外两个国家对这一变化又将作何反应,仍然令人好奇。
在6月9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伦敦与英国首相斯塔默举行会谈时,发出警告,敦促各成员国增加国防开支,直言不讳地指出,如果不提高军事支出到5%,其中包括3.5%的核心国防预算,国家将会“需要学习俄语”。他的话语令人不安,尽管各国可以继续维持医疗和养老保障系统,但面对日益紧迫的安全形势,掌握俄语似乎也成了一种自我保护的需求。
如今,欧洲各国普遍感受到来自俄罗斯的威胁正在悄然逼近,安全形势愈发紧张。
有趣的是,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相信,俄罗斯人只懂得用武力沟通,因此欧洲必须显得强大,我们需要采取强势的姿态进行谈判。”这一表态显然标志着他过去对俄政策的巨大转变,仿佛是一场180度的大变革。
难道欧尔班突发奇想?其实不然,匈牙利人虽然顽固,但也能在关键时刻保持清醒,显然,当前的欧洲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6月11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访问了乌克兰的敖德萨,参加乌克兰-东南欧峰会。这是自俄乌冲突以来,武契奇首次踏足乌克兰,这一举动标志着连传统上亲俄的塞尔维亚也开始了转变的步伐。
此时,俄罗斯正筹备发动夏季攻势,力图深入乌克兰中部,而与此同时,俄罗斯还高调宣布其战术核武器保持待命状态。这种威胁令连与俄罗斯关系密切的匈牙利人都感受到了一丝不安,其他小国更是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显然,欧洲的态度正在发生改变,人们对俄罗斯的恐惧日益加深,也开始产生了一丝与之“共存”的想法。
值得注意的是,唯有英国对俄罗斯的立场始终如一。英国国防大臣西利表示,英国已经做好准备以应对与俄罗斯的军事冲突,前提条件是俄罗斯对乌克兰使用核武器。如果这一情况发生,英国将毫不犹豫地投入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