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欧盟突然对中国发出呼吁:希望中国在30天之内恢复对欧盟的稀土供应。
这一带有 “威胁” 意味的举动,迅速打破了原本就不平静的局面。
而就在第二天,中国果断亮出了一张“更狠”的底牌,让欧盟一时间“鸦雀无声”。
那么这张牌究竟是什么?
稀土,这一被誉为 “工业维生素” 的关键资源,在现代工业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广泛应用于电子、新能源、航空航天等众多高端制造领域,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核心要素。
对于欧盟而言,稀土更是其工业发展的命脉所系。
近年来,随着全球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兴起,欧盟大力推动电动车、风电以及新能源电池等产业的发展,对稀土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然而,欧盟自身稀土储量有限,在稀土精炼和加工领域更是严重依赖外部供应,大部分都是依赖中国。
中国不仅稀土量多,并且稀土加工技术也是世界独一档。
而特朗普自打发动关税战后,中方对稀土进行了管控,并不像以前那样,随便进行出口。
这可给欧盟发愁了,像德国车企就在等着“稀土”救命,没了稀土,汽车就和废铁一样。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欧盟各国现在都需要稀土,否则会引起一阵“骚乱”,所以欧盟为何这么着急喊话中国。
再看看欧盟驻华大使托莱多25 日喊话中国的内容,能看出很是焦虑。
他称请求中方理解欧洲企业的的“困境”,强调磁铁短缺已经对欧企造成了 “非常、非常严重” 的影响。
他还明确给中国划下期限,要求中方在下个月务必解决对欧稀土磁铁出口问题。
但欧盟这种看似急切的诉求背后,态度却并不友善。
在与中国的关系上,欧盟一直处于一种摇摆不定且充满矛盾的状态。
众所周知欧盟曾是美国的“第一小弟”,并且还一同美国针对中国。
6月12的时候欧盟就将两家中国小型银行进行了制裁,理由竟是和俄罗斯做生意了。
此外欧盟还针对过中国的芯片,还有前一阵限制中国企业和产品参与医疗器械的采购。
最过分的是前段时间的 G7 峰会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公开说中国坏话,并且当着特朗普的面。
她说中国才是真正的“挑战”,将中国经济渲染成“威胁”,很明显这是在讨好特朗普。
她甚至在会议现场煞有介事地拿出一块稀土磁铁道具,企图以此来渲染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带来的所谓 “威胁”。
这种言行不仅缺乏事实依据,更是对中欧之间正常经贸关系的严重破坏。
但打脸的一幕发生了。
全程特朗普大气也不敢喘,因为如今的美国手里也没牌了,所以识时务者为俊杰。
反观欧盟一边针对着中国,另一边又想从中国手里获得稀土,态度还很强硬,欧盟你是怎么敢的?
很显然他这种“不讲理”的态度注定难以得逞。
反观中国,面对欧盟的挑衅以及这 30 天的无理威胁,中国始终稳坐钓鱼台,非常淡定。
因为中国手中还有一张至关重要的 “底牌”。
就在 6 月 26 日,一则消息悄然传出:中方要求国内稀土行业公司,向官方提交掌握稀土专业技术的员工名单。
其中要有这些人的具体信息,怎么来的,一些专业知识怎样,什么岗位...
这一举动的目的就是保护中国稀土,防止一些员工向外国人泄露机密。
近两年中国海关查获了多起非法运输稀土的案例,一些西方国家为了获得稀土,使出各种办法,其中就包括收买一些人员。
而中方的这一举措,直接将西方的想法遏制到了摇篮里,以后他们想获得稀土更严了。
中国这一 “举措” 对于欧盟而言,无疑也是一记沉重的打击。
长期以来,欧盟试图通过各种手段获取中国的稀土技术,以实现自身在稀土产业上的独立和自主。
但随着中国这一名录的建立,欧盟的这一企图变得愈发困难。
中国不仅在稀土材料的出口上进行了严格管制,如今更是在稀土技术领域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火墙。
同时让欧盟在稀土问题上的处境愈发被动。
但其实中国并非对所以国家“一概而论”,根据《南华早报》27日报道,中国已经批准了一些来自欧洲一些企业企业的合规出口的申请。
但一些欧洲人还不知足,想要从中方那里拿到“永久绿色通行证”,倘若不给依旧喋喋不休,将自己打扮成了一个“受害人”。
这不就是现实版的“白眼狼”,看看中方对欧洲“稀土松口”,可是极大的缓解了欧盟企业的燃眉之急。
汽车能继续生产,并且成本还降了下来。
要知道这可不是谁都能从中国这里获得稀土的,美国想要中国稀土都喊冒烟了,还没有这个待遇。
欧盟还是要分得清什么是主次,人要懂得知足。
中方的此次行动也给欧盟敲响了警钟,若继续盲目跟随美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必将自食恶果。
中国一直秉持着开放、合作的态度与世界各国开展经贸往来,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在核心利益上做出让步。
对于真心寻求合作、遵守规则的国家和企业,中国向来是热情欢迎,以礼相待,朋友来了有好酒招待;
但对于那些妄图通过威胁、讹诈等手段侵犯中国利益的行为,中国也绝不手软,必将坚决予以回击,豺狼来了等待它的只有猎枪!
欧盟若想彻底摆脱当前的困境,唯有摒弃错误的对华政策,以平等、尊重、合作的态度与中国重新展开对话,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免责声明:本文国际新闻均来自公开信息整理,文中观点分析仅代表个人,无任何不良引导。因国际局势动态多变,信息会有时效性差异,本人已尽力核实,如有虚假或存疑部分,请立即联系进行删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权和配图问题,侵删。请读者理性判断,风险自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