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淡淡编辑丨红豆 编审丨巴玖
没想到,传统的调味品行业在近些年,竟然成为了资本市场的“香饽饽”。从最初外资巨头的跑马圈地,到新近的本土企业并购狂潮,再到2025惊人的创纪录的IPO,可以说,资本对这一传统赛道的热情持续升温。
据艾媒咨询预测,2027年中国调味品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0028亿元,或许,巨大的增长空间和目前尚且分散的竞争格局,让资本嗅到了“赛道重构”的机遇。
6月19日,当海天味业董事长程雪在港交所敲响铜锣,这场调味品行业的资本盛宴达到高潮……
资本为何“疯抢”调味品?
众所周知,资本的嗅觉是灵敏的,他们往往以敏锐的眼光追逐具有潜力的新事物,为何“疯抢”调味品市场?新调味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调味品是刚需性与结构性红利并存,万亿市场规模,潜力足够大。详细来说,调味品兼具“高频、刚需、抗周期”特性,在消费领域里是少有的确定性赛道。特别是,在很多火热品类中尚未出现头部品牌,比如小龙虾调料、复合调味料、健康化产品等新兴品类。这里,资本押注的恰恰是“传统+创新”的双轮逻辑。
二是,从“小散乱”到寡头竞逐,中国调味品市场出现了并购整合潮。中国美食源远流长,伴随发展的调味品最初是以“小作坊”形式出现,这也导致市场高度分散。中国调味品行业的第一轮整合,是从外资主导的:凭借资本优势,雀巢收购太太乐、豪吉鸡精等本土品牌,亨氏则以1.65亿美元吞并味事达酱油。但近年来,本土企业掀起了资本市场反攻浪潮,有海天味业通过收购腐乳和醋企实现横向扩张,还有天味食品以投资餐饮供应链、复合调味料企业打通上下游,中国调味品市场的资本成为市场集中的“加速器”。
三是,龙头企业在进行资本化突围的进程中,成就了IPO造富神话。就在今年,海天味业创全球调味品最大IPO纪录,市值一度超4000亿元,当然,这背后是资本对海天强大的行业“护城河”的认可。再来看千禾味业、天味食品等企业,上市后通过融资加码研发和并购,进一步巩固细分领域优势——中国调味品行业从“产品竞争”跃升为“生态链竞争”。
四是,通过资本在调味品市场的动向,我们可以看到,未来十年将是全球化与健康化的“天下”。近两年,“出海”的浪潮席卷中国各大企业,调味品企业也纷纷布局。报道显示,海天味业已出口60余国,并计划深耕东南亚、北美市场;“川菜之魂”郫县豆瓣也漂洋过海,进入国际市场,2025年1-4月,丹丹郫县豆瓣海外销售额同比增长5%。与此同时,随着健康消费的增长,减盐酱油、有机调味品等也成为行业热点。
那些“杀疯”的企业
资本夜未眠,企业也疯狂。
海天味业:港股IPO+全球化野心。被称为“酱油茅”的海天味业,一方面推出零添加酱油、无麸质产品,借助港股平台撬动国际资本,试图打破国内市场增速放缓的桎梏;另一方面,将募资的20%用于国际化布局,比如东南亚及欧洲供应链本地化,比如在印尼、欧洲建立生产基地,比如通过并购加速海外市场渗透等等。
中盐集团:盐化工巨头的价值重估。历经10年改革,2025年中盐股份IPO进入“报会准备”的实战阶段,标志着中国盐业体制改革步入资本驱动的深水区。一旦成功上市,中盐股份或将摘得“中国盐业最大IPO”桂冠,也将成为横跨盐资源勘探、生产、营销三大业务,形成盐化工、农肥、盐穴综合利用“1+3”产业布局的中国盐化工巨头。
千禾味业:行业“黑马”的新战场。凭借“零添加”,千禾可谓“一夜爆火”,在行业内迅速崛起。然而,2024年其营收同比下滑4.16%,净利润同比下滑3.07%,陷入发展困境;2025年初,又正面遭遇“禁零添加”新政策冲击。不过很快,千禾味业开辟了新战场,先是加大力度发挥线上渠道对增长的带动作用,又于近日推出有机老抽酱油、有机窖醋两款新品,继续深耕健康消费领域。
天味食品:并购驱动下的复合调味品实力派。近几年,以火锅底料和中式复调为核心业务的天味食品大动作不断,2023年并购四川食萃食品有限公司,锁定B端餐饮复合调味料业务领域,2024年战略收购加点滋味,补齐了线上渠道的短板,精准“拿捏”年轻消费者。
莲花控股:跨界算力的资本狂想。你没看错,这个从传统味精企业转型的莲花控股,已经打开了“算力”业务,而且,2024年算力业务收入8064万元,暴涨104倍!当然,老业务也没有落下,并且为其提供了稳定支撑——2024年,莲花控股味精业务收入19.3亿元,同比增长19%,市占率超25%;莲花松茸鲜在符合调味品业务中销售额占比超40%,成为一支战略级大单品。
资本盛宴的下一站
按照预测,中国调味品即将进入万亿时代,而资本的浪潮则在这个传统的民生赛道碰撞出了新商机与新“味道”。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调味品行业仍处于“分散中整合、整合中分化”的黄金窗口期,企业在充分利用博弈之外,还需聚焦“产品”这一竞争内核,通过研发构筑技术壁垒、深耕消费者心智,以及全球化、健康化布局等强化自身的竞争力。
资本的力量很强大,但笑到最后的,一定是踏踏实实做好产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