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下午三点,A股收盘的钟声敲响。创业板指下跌0.84%,全市场超过3600只个股泛绿,沪深两市成交额缩至1.07万亿元——较前一日骤减1829亿元。更让投资者警觉的是,昨日大跌后市场并未如近期规律般迎来强势反弹,反而陷入缩量震荡的僵局。这根微弱的阴线,悄然打破了五月以来“大跌次日必有修复”的惯性,如同一只无形之手按下了市场反弹的暂停键。
自2024年9月24日那场被称为“924行情”的爆发性上涨启动,沪指3400点便成了多空博弈的修罗场。每当指数触及这个关键位置,总像撞上一堵无形高墙,应声回落。整整九个月里,这样的波段调整已上演四次,每一次都带着惊人的相似性:先是中阴线击穿多条短期均线,随后成交峰值逐级递减,万亿关口数次失守。而此刻,当6月11日沪指再度冲关3400点未果,连续中阴线伴随着萎缩至1.067万亿的成交额,第五次调整的阴影已在K线图上悄然浮现。
板块轮动的舞台上,一场“新旧交替”的戏剧正在上演。白酒板块迎来久违的大涨,中证白酒指数单日上扬近3%,但这抹亮色掩不住其近期的颓势——自5月18日“新禁酒令”发布以来,板块跌幅已达11.67%,21家白酒上市公司中九成股价下跌。在白酒股的绝地反击背后,是中国酒业协会报告揭示的行业剧变:商务宴请市场萎缩,300-500元价格带产品向百元区间下沉,年轻群体正用理性消费重塑市场格局。
另一边,油气开采等旧能源板块高位回落,而新能源赛道则上演了惊心动魄的过山车。固态电池概念股海科新源开盘1分钟即封死20cm涨停,光伏板块在“限产保价”传闻刺激下早盘急拉。但这轮冲锋很快被一盆冷水浇灭——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两度辟谣:“别信这个消息!”光伏指数长长的上影线,暴露了资金在利好传闻破灭后的仓皇撤退。
真正撑住指数脊梁的仍是银行与保险板块。这些“压舱石”的每一次发力,都暗示着护盘力量的存在。正如去年9月27日降准引发A股史诗级大涨,政策工具箱始终是市场最强大的后盾。
市场的韧性,藏在政策的工具箱里。2025年“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正在路上,特别国债与专项债蓄势待发;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基调下,降准降息预期如晨雾弥漫。更实质的支撑来自真金白银——6月公募基金发行规模突破2000亿元,社保基金与年金持续增持,险资对高股息资产的配置需求升温。当北向资金犹豫不决时,这些长期资本正默默构筑市场的缓冲垫。
估值的安全边际同样清晰可见。经历持续调整后,A股整体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白酒板块股息率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比值升至吸引水平。广发证券的报告点明关键:“白酒行业2025年有望迎来‘估值-业绩’双底,当前已进入中周期买点。”这种估值优势如同磁石,不断吸引着“高切低”的调仓资金。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常押着相似的韵脚。2020年7月急跌后,十大券商策略报告曾一致断言:“市场中期牛市趋势并未扭转,调整即是布局期。”当时浙商证券的比喻如今听来格外贴切——“起跳前的深蹲”。五年后的今天,当同样面临第五次调整,技术面已在3200-3300点区间构筑多重支撑,3040点反弹留下的跳空缺口更如一道道防波堤。
下周的悬念在于调整路径。若出现深度破位,反而可能触发场外资金的进场冲动,形成“不破不立”的反转;若温和回撤,则需关注人工智能硬件、人形机器人等科技主线能否重获资金共识。而真正的转折信号可能来自人民币汇率——当汇率企稳回升,往往意味着市场底部的来临。
站在第五次调整的门槛上,投资者仿佛看到历史的镜像。每一次深蹲都是为起跳积蓄力量,就像2023年6月27日那场超3600股下跌后的绝地反攻,或是2020年盛夏急跌后被验证的“牛市半程”。当政策底与估值底交汇,当美联储降息预期与国内经济复苏共振,这次深蹲之后,市场能否如2024年9月那次降准般腾空而起?答案或许就在下周的箱体底部——那里既藏着技术支撑的密码,更孕育着牛市新生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