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25新消费系列报告:潮玩国货何以在全球攻城略地
报告共计:43页
潮玩国货出海爆发:从东南亚到欧美,如何改写全球玩具市场格局?
当泡泡玛特的盲盒在泰国曼谷的购物中心引发排队抢购,当名创优品的迪士尼联名款在欧美电商平台销量飙升,中国潮玩品牌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写全球玩具市场的竞争版图。华泰证券最新发布的《2025新消费系列报告》揭示,潮玩国货出海已从单点突破进入全产业链扩张阶段,在东南亚、欧美等市场形成“攻城略地”之势,背后是中国品牌在产品设计、IP运营与供应链体系上的全方位升级。
全球玩具市场变革:收藏玩具崛起,国货迎来超车机遇
全球玩具市场正经历结构性变革。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玩具市场规模达7731亿元,预计2024-2028年复合增长率5.1%,其中收藏玩具品类成为增长核心引擎。在中国、美国、西欧市场,收藏玩具份额在2009-2023年间分别提升19、11、12个百分点,2023年全球广义收藏玩具市场规模已达571亿美元,2028年有望突破696亿美元。
这一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是消费群体的“成年化”。2022年,美国12岁以上人群玩具消费占比达25%,欧洲达29%,“Kidult”(成年儿童)文化成为全球潮流。美国Z世代中,76%的人热衷收藏玩具,集换式卡牌、盲盒、积木人等品类因兼具“社交货币”属性与情绪价值,成为年轻人的消费新宠。例如,美国本土品牌Squishmallows凭借治愈系毛绒玩具设计,在TikTok上引发UGC传播热潮,2020-2022年销售量翻倍,带动母公司跻身全球TOP10玩具品牌。
与此同时,传统玩具巨头面临转型压力。美泰、孩之宝等老牌企业因IP老化、线下渠道依赖,市场份额持续下滑,2014-2023年欧美市场CR5集中度提升主要由乐高支撑,其余头部品牌份额停滞甚至回落。这为中国潮玩品牌创造了“弯道超车”的机会——当海外传统品牌还在依赖电视动画IP时,国货已通过社交媒体玩转“短内容IP”,如泡泡玛特的Labubu通过TikTok拆盒视频走红欧美,2025年4月美区搜索热度超过Hello Kitty。
国货三大核心优势:设计、供应链与IP运营的体系化突破
中国潮玩品牌的全球竞争力,源于“设计师红利+产业集群+IP生态”的三位一体优势。教育部数据显示,2004-2024年中国艺考生录取人数从13.3万增至64.7万,复合增速8.2%,远超美国同期艺术类毕业生规模。泡泡玛特、布鲁可等企业的设计团队规模已达数百人,超过多数海外同行,支撑了高频次的产品创新。
在供应链端,中国玩具产业集群展现出强大的整合能力。以积木为例,乐高模具精度达0.004毫米,而中国企业高德斯通过智能制造将精度提升至0.005毫米,年生产积木颗粒超100亿个,为布鲁可、森宝等品牌提供技术支撑。这种“中国制造”的底层优势,让国货在保持性价比的同时实现工艺突破——泡泡玛特的搪胶毛绒玩具在欧美市场的售价虽与当地品牌持平,但工艺精细度更胜一筹,Labubu搪胶毛绒三代在美区TikTok Shop销售额环比增长75%。
IP运营上,国货正从“代工思维”转向“生态构建”。泡泡玛特构建了覆盖潮玩、动画、线下展的全产业链模式,2025年推出的Nyota动画短片在YouTube上播放量破千万;名创优品则通过全球IP授权网络,与迪士尼、三丽鸥等150个IP合作,2024年海外IP商品销售占比达40%,哈利波特联名款在印尼单店月销突破1385万元。这种“原创IP孵化+全球版权合作”的双轨模式,打破了海外市场对“欧美IP主导”的固有认知。
区域战场分化:东南亚攻城略地,欧美市场潜力爆发
东南亚成为国货出海的“第一战场”,凭借年轻人口结构与文化亲近性快速起量。2023年东南亚玩具市场规模41亿美元,虽绝对值低于欧美,但15-34岁人口达2.2亿,是中国的60.7%,且人均娱乐消费占比更高。泰国市场尤为典型,2019年Thailand Toy Expo四天吸引60万人次,人均消费1155元,泡泡玛特在泰国的粉丝数已超140万,2024年TikTok泰国站单场GMV突破16.5万美元,带动印尼、菲律宾等市场快速复制“泰国模式”。
线上渠道成为东南亚破局关键。2023年东南亚电商市场规模1390亿美元,预计2025年达1869亿美元,TikTok Shop在东南亚的渗透率飙升,超50%的消费者通过该平台购买潮流商品。泡泡玛特与本地MCN机构合作,在泰国70%的销售来自曼谷以外地区,52TOYS在泰国开设的10家门店中,半数布局在二三线城市,通过“线上直播+线下快闪”实现全域覆盖。
欧美市场则展现出“高消费力+文化包容”的双重潜力。美国人均玩具消费136.8美元,是中国的12.1倍,Z世代对日式动漫的接受度超NFL,Funko官网19%的IP来自日本动漫。国货通过“本土化运营+场景渗透”切入市场:泡泡玛特2023年入驻TikTok美区,2024年8月单场GMV达16万美元,跻身店铺销售额TOP3;布鲁可凭借变形金刚、奥特曼等大IP授权,在美国市场定价仅为孩之宝同类产品的59%,通过沃尔玛等KA渠道快速铺货,2024年境外收入占比虽仅2.9%,但奥特曼IP已获得北美、欧洲核心市场授权。
值得关注的是,欧美中高端购物中心为潮玩品牌提供了优质场景。美国A类购物中心坪效超5.9万元/平米,典型顾客年收入超10万美元,泡泡玛特已入驻纽约、洛杉矶的核心商圈,卢浮宫、牛津街等点位的旗舰店成为“打卡地标”,Lisa、佘诗曼等明星的自发分享进一步破圈,形成“产品力+社交裂变”的良性循环。
头部企业竞速:从单品出海到生态扩张
潮玩国货的全球竞争已进入“集团军作战”阶段,头部企业通过差异化策略构建壁垒。泡泡玛特以“IP矩阵+直营体系”领跑,2024年境外营收占比38.9%,东南亚、北美、欧洲粉丝数分别达140万、140万、50万,Labubu、SP等IP在不同区域形成差异化爆品;名创优品依托“供应链+渠道”优势,2024年海外门店超3000家,美国本地直采比例达40%,计划2028年IP商品占比超50%;布鲁可聚焦“积木人”品类,2023年中国拼搭角色类玩具市占率30.3%,变形金刚系列在泰国售价仅为孩之宝的50%,通过印尼便利连锁渠道快速铺货,2025年亚洲终端网点有望达5-6万个。
更深远的变革在于产业生态的输出。中国潮玩企业正将国内成熟的“粉丝众创”模式推向全球:泡泡玛特在海外举办PTS潮玩展,鼓励粉丝参与IP二创;布鲁可发起BFC创作赛事,收到超3万件作品;卡游与孩之宝合作推出英文版“小马宝莉”卡牌,2024年联合日本圆谷推出全球版奥特曼卡牌,支持四种语言同步发行。这种“生产消费者(Prosumer)”模式,让用户从单纯购买者变为IP共创者,大幅提升品牌粘性。
从东莞的代工车间到全球潮玩展的C位,中国玩具产业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从“制造代工”到“品牌输出”的蜕变。当Labubu的搪胶毛绒在纽约潮店售罄,当布鲁可的积木人出现在巴黎的圣诞橱窗,国货潮玩正在书写新的商业传奇——这不仅是产品的出海,更是中国文化工业体系的全球化突围。未来,随着东南亚市场的深度渗透与欧美高端市场的持续破局,全球玩具市场的竞争格局,或许真的会因中国品牌而重构。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报告共计: 43页
中小未来圈,你需要的资料,我这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