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美在日内瓦的经贸高层会谈引发全球关注,《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随之公布。
贸易(资料图)
在关税调整上,美方同意取消约91%的加征关税,90天内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将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降至10%。双方还建立起经贸磋商机制,力求在经贸关切问题上保持密切沟通与深入磋商。此成果不仅对中美双边贸易意义重大,也对全球经济格局影响深远。中美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关税降低能有效减少贸易成本,促进双边商品和服务流通,刺激经济增长。建立磋商机制则为双方提供常态化对话平台,利于及时解决经贸摩擦,维护双边经贸关系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中美谈判后,英国似乎成为“赢家”。在中美谈判前,美英迅速达成贸易协议。虽美国保留对英国10%基础关税,未撤销“对等关税”,但降低汽车、钢铁、铝等部分产业关税。英国在进口美国食品和农业产品方面作出让步,以换取美方降低对英汽车出口关税。英国借此巩固与美国特殊关系,提升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同时,英国向美国出口的汽车、钢铁等产品,因关税降低竞争力增强,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贸易(资料图)
6月12日,特朗普在白宫签署决议,阻止加利福尼亚州在2035年之前禁售燃油新车计划,同时撤销美国环境保护局于2023年批准的加州“零排放重型卡车递增计划”,废除加州针对重型车辆及发动机实施的低氮氧化物排放标准。这一决策背后,是美国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一些汽车制造商和石油公司认为加州目标难以实现,特朗普此举符合其利益;但对加州政府和环保团体而言,却是沉重打击,他们认为加州法规对车辆清洁化与减少污染至关重要,加州州长纽森称联邦政府和国会此举非法,并誓言法庭诉讼。此事件也反映出特朗普政府在能源和环保政策上的倾向,可能对美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方向产生影响,而这背后也可能存在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忌惮,试图通过维持传统燃油车产业优势,在全球汽车产业竞争中应对中国的崛起。
此外,特朗普还在多个领域对中国采取限制措施。此前签署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规定外国公司若连续三年未能通过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审计,将禁止在美国任何交易所上市,该法案虽名义上针对所有国家公司,实则主要针对在美上市中企,如阿里巴巴、拼多多等,试图通过资本市场手段对中国企业发展施加压力。
英国(资料图)
面对美国一系列举措,中国始终保持坚定立场。在经贸谈判中,中方凭借自身底气和实力,坚决维护国家利益,促使美国在关税等问题上作出让步。在其他领域,针对美国无理制裁和干涉,中国也采取相应反制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同时,中国积极拓展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如与英国达成的经贸合作,以及在中欧关系回暖背景下与欧洲的合作交流,通过多元化外交和经贸合作,降低外部压力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各国应认识到合作共赢才是发展主流。中美作为全球重要经济体,稳定的经贸关系符合双方及全球利益。美国应摒弃单边主义和霸权行径,通过平等对话与合作解决分歧。英国等其他国家也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推动多边主义发展,共同构建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