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你个问题,美国到底能不能搞自己的稀土供应链?
你别急着点头说能。真能,为什么还得从我们这边买?别告诉我信仰自由市场那一套,我查了下数据,不是做不了,是做了也不划算。那种又贵又麻烦的事,没人抢着上。
你看苹果,表面风光无限,实际呢?顶层设计自己来,底下那些脏活累活,全外包给亚洲。你说这是技术问题?不是,核心是成本问题。搞全产业链?美国不是搞不起来,是太贵,自己都嫌亏本。
说回稀土。今天重点不说镨钕镝铽那堆名词唬人的稀土十八罗汉,我们说个冷门的——钪。不是很多人听过,但你要是搞航空航天、固态燃料电池、激光、3D打印这些高精尖玩意儿,钪就是刚需。全球年产量多少?我看了下,《美国地质调查局》2023年的数据,全球就20到30吨。我国占了10到15吨,俄罗斯5到8吨,哈萨克斯坦2到3吨,算起来我们稳拿一半以上产能。
关键是,这玩意不能像挖煤那样想挖就挖。得看谁有配套工业。我国的钪,来自氧化铝工业的副产品。没氧化铝产能,就没法提钪。而我们年产氧化铝多少?8000万吨。换句话说,我们不是刻意去搞钪,是顺手提出来的副产品,连成本都压得死死的。
俄罗斯也一样,是从钛铁矿里炼钛顺带提钪。钛年产量5.5万吨,不高但稳定。哈萨克斯坦更有意思,是从铀冶炼过程顺带提钪,人家年产铀2.2万吨,全球占比快一半。注意这点,全球铀供应链最关键的玩家之一,不是美国,不是欧盟,是哈萨克斯坦。
那问题来了,美国要去中国化搞稀土独立,怎么搞?首先得建钛产能吧?还得补铝产能、铀产能?这些是几十年老底子铺出来的,不是你今天说干明天就能出矿的。
我查了美国自己的数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22年钪矿储量统计里,他们压根就没大规模开采能力。他们有储量没错,但没配套产能。最讽刺的是,澳大利亚一家矿企Scandium International在得克萨斯州有个钪项目,批了几年到现在也没实质推进。为什么?贵。根本没法和副产品路线比价格。
你会发现一个很诡异的悖论。欧美明明有技术、有人才、也有资源,理论上可以自建一条链。但到执行层面就卡住了,太贵了。结果是啥?技术和供应脱节。想搞国产替代,却没人愿意出钱填这个成本坑。
有意思的是,日本也想搞钪,他们当年拍胸脯要把稀土摆脱对中国的依赖。结果?我看了2021年《日经新闻》的一篇报道,他们研究了10年,到头来还得从澳洲买钪精矿,再送去国内提炼,一吨成本飙上几十万美元,搞得下去才怪。
而我们这边呢,做钪,顺带就搞定了。做氧化铝本来就要搞的,钪是送上门的附赠。这就像你家楼下菜市场顺带送把葱,美国那边是要开个牧场种葱,还得修冷链。
我说句不好听的,现在这套全球分工系统,不是因为某国掌握技术命门,是因为谁能以最便宜的方式把原材料、能源、工业流程串起来。钪只是个缩影,背后是整个现代工业体系的基本逻辑。
你要拆这套系统,不光是去依赖,而是去效率,你得吞下成本暴涨、周期拉长、风险变大的苦果。
所以问题不是有没有技术,而是谁能把技术背后的系统撑起来。这种系统,不靠喊口号,是靠吨数、供给节奏、成本稳定性堆出来的。谁能做到副产品都不浪费,谁才是链条的实控人。
现在有些国家说要战略自立,要把供应链搬回去,我就想问一句,钪你打算怎么搞?重新建铝厂、钛厂、铀冶炼线?你算过这笔账没?你那边一吨钪价格抵我这边十吨,不是吹牛,是现实定价。
讲真,大家都在讲卡脖子,但很多时候真正卡住的,不是高科技,而是看起来不起眼但离不开的小矿物,这些才是真正的地缘工业基础设施。
我就想知道,到谁来为那几十吨钪、几万吨钛、几千吨稀土买单?是纳税人,是军工承包商,还是......继续转个弯,再从我们这边市场购买?谁都不傻,你说呢?
你有没有注意,这场技术与资源的角力,其实早就从拼能不能干,转成了拼谁愿意付代价了。 #热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