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瑞医药的港股之路:挑战与机遇并存
2024年5月23日,恒瑞医药在香港成功上市,一举引发港股市场的狂潮。开盘首日,股价大涨29%,市值跃升至3900亿元,瞬间成为近五年来港股医药行业的最大龙头。作为2000年就已经登陆A股的“药王”,66岁的孙飘扬再度带领恒瑞医药赴港敲钟,吸引了大量顶级投资者的关注,其中机构认购金额高达41亿港元。
自恒瑞医药创立以来,孙飘扬一直是其背后不动摇的核心力量。无数次的逆境中,正是他力挽狂澜,才让公司从困境中走出。谁能想到,25年后的今天,他又一次因这场上市而成为网络热议的焦点。事实上,孙飘扬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深思熟虑,他从不做毫无准备的决策。
早在2024年12月,恒瑞医药就宣布计划赴港上市。经过5个月的紧锣密鼓筹备,恒瑞成功发布招股书,并顺利完成港股上市。这场首次亮相吸引了超过20万股民的关注,投资者的热情也让公司超额认购达454.85倍。股价一度攀升至60.5港元,沉寂已久的港股市场瞬间被点燃。
恒瑞医药作为一家在A股和港股双重上市的企业,每一次的重大转折背后都少不了孙飘扬的身影。从他35年前的危机管理,到四年前的再次出山,孙飘扬无时无刻不在为公司布局未来。80年代初,刚刚走出校门的孙飘扬曾在连云港制药厂担任技术员。彼时的恒瑞医药,仍是一家默默无闻的地方小厂,因产品单一且同质化严重,年年亏损。
1990年,32岁的孙飘扬接管了这个困境中的企业。凭借对技术门槛的敏锐洞察,他将恒瑞带上了抗癌药市场的发展轨道。在投入120万元后,恒瑞成功拿下了抗癌药的专利,随后不断开发新型药物,凭借创新和研发能力,扭转了公司的命运。到1996年,恒瑞的年销售收入突破了1亿元大关。
进入2000年,恒瑞医药在抗癌药领域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孙飘扬顺势将恒瑞医药带入A股市场,成功上市。那时,恒瑞的市值突破了6000亿元,成为抗癌药领域的领军企业。2015年,医药行业迎来创新药潮,恒瑞医药迅速抓住机遇,成功转型,市值再度飞涨。
更为令人称道的是,恒瑞医药自上市以来,已累计分红27次,分红金额超过百亿元。然而,公司从未通过外部融资,凭借强大的盈利能力和稳健的运营,恒瑞医药屡创佳绩。
尽管如此,恒瑞医药面临的挑战也在不断增大。随着国内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新兴药企崭露头角,直指行业“一哥”之位。百济神州、百利天恒等新锐企业,虽然成立较晚,但在研发创新药物方面的投入使其迅速崛起,成为恒瑞的强劲对手。百济神州自2010年成立以来,研发出了抗癌新药BTK,并成功进入美国市场,其营业收入在2024年突破了272亿元。
虽然恒瑞凭借着强大的技术壁垒在医药行业中占据着一席之地,但其缺乏市场爆品的短板一直存在。公司依赖购买专利的同效仿制药,在技术层面上容易被同行赶超。尤其是在抗癌药领域,随着百济神州等新兴药企的崛起,恒瑞不得不加速创新步伐,以应对挑战。
2023年,恒瑞成功研发出了自主创新的抗癌药物(PD-1)艾瑞卡,并在上市后迅速成为公司单品销售的主力军。然而,由于医药政策改革的推进,集采政策对艾瑞卡的销售产生了极大影响,利润一度下降了89%。面临这一困境,62岁的孙飘扬在退休一年后重新回到岗位,主张通过战略调整切换创新药赛道,以帮助公司恢复增长势头。
然而,尽管公司采取了多项应对措施,恒瑞医药依然面临着外部市场的巨大压力。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的实施,导致其销售额出现下降。2024年,恒瑞的净利润减少了8.4亿元,显示出公司在国内市场中的艰难处境。
在这种背景下,恒瑞医药的出海步伐显得尤为关键。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前哨站”,赴港上市能够有效吸引全球资本,进一步拓展企业的国际市场。2024年,恒瑞成功在港股上市,成为其全球化布局的重要一步。通过赴港上市,恒瑞不仅能连接全球资本市场,还能为未来的国际化发展铺平道路。
尽管恒瑞的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早在2008年,恒瑞就曾与国际药企进行多方合作,但由于产品过于单一,其在海外市场的表现一直处于瓶颈期。特别是在2020年,恒瑞因其临床试验数据的种族多样性问题未能成功进入欧美市场。此外,尽管恒瑞近年来加大了在海外市场的投入,但其研发管线中的新药在美国市场仍未获得准入。
相比之下,百济神州的国际化进程较为顺利,其自创立以来便积极布局全球市场,并在临床试验和药物商业化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百济神州不仅突破了欧美市场的准入门槛,其自主研发的抗癌新药还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量产和应用。
面对严峻的全球化挑战,恒瑞医药必须加速国际化布局,克服法规和审批的高壁垒。这一过程虽然充满艰辛,但无论成功与否,都将是中国创新药企迈向全球化的必要一步。
总体来看,恒瑞医药赴港上市不仅是应对国内竞争压力的战略布局,也是其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节点。面对外部挑战,孙飘扬的远见和决策将继续影响着恒瑞的未来。若恒瑞能够突破当前困局,重回行业巅峰,其全球化布局将极大提升中国医药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