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9,美国密歇根大学宣布,他们打造出了目前人类历史上最强的激光装置,峰值功率高达2拍瓦(PW)。这是什么概念?
一束激光,瞬间爆发出的能量相当于全球所有发电厂总功率的100多倍。它不是激光笔,不是焊接工具,而是一种能撕裂物质、模拟恒星爆炸、甚至可能开启“受控核聚变”大门的超级光束。
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真实的科学进展。它叫宙斯(ZEUS),正如其名,它正在逼近人类对“极端能量”的控制边界。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两个关键词:“拍瓦”和“峰值功率”。
1拍瓦(PW)等于1000万亿瓦(10¹⁵瓦),而全球所有电站加起来的总输出功率,也不过是约2.5太瓦(1太瓦= 10¹²瓦)。所以,2拍瓦=2000太瓦(2000万亿瓦),是人类文明“稳态输出能力”的800倍。
但咱们开头说的“峰值功率”,并不是持续输出,而是在极短瞬间(飞秒级级)释放出的能量洪峰。就像一根针瞬间刺穿钢板,并不是力量大,而是能量够集中。
宙斯激光系统通过钛宝石放大器,将一束初始激光通过多级放大、压缩到极短脉冲,再聚焦到极小区域,使得它在10飞秒内释放出高达2拍瓦的光束,功率密度逼近10²²瓦/平方厘米。
这意味着,它不仅能点爆物质,更能在微观尺度制造出等离子体风暴、时空湍流,甚至模拟接近黑洞强度的时空曲率效应。
你可能会问:这东西有什么用?答案是——它是现代物理最接近“宇宙极限”的实验装置之一。
目前,宙斯的首要目标是用于探索强场量子电动力学(QED),也就是研究在超高能光场下,真空如何“沸腾”,电子如何“自生自灭”。在传统物理中这些现象几乎不可观测,但在拍瓦激光下,这些极限效应可能成为现实。
更实际的应用,是激光驱动粒子加速。传统加速器如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需要几十公里的环形通道,而拍瓦激光可以在几厘米的等离子体中完成相同级别的加速,这被称为“等离子体尾波加速技术”。
还有一个终极目标,就是激光驱动核聚变。在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和法国MEGAJOULE计划中,超强激光用于聚焦点火氘氚燃料球,实现“受控聚变的突破”。虽然目前效率仍低,但拍瓦级激光为这扇大门提供了“钥匙”。
更疯狂的是,在宙斯的设计蓝图中,未来还计划模拟宇宙早期的极端物理环境,比如伽马射线暴、夸克等离子体、甚至是“量子真空涨落”的人工触发。
所以,拍瓦激光的意义,不是“造一个强光手电”,而是打破我们对光、能量与真空的理解上限。
要制造拍瓦激光,关键不是找到“更亮的光源”,而是如何压缩时间、压缩空间、压缩能量,把普通激光“榨干”成一束极限光流。
宙斯激光系统采用的是“啁啾脉冲放大技术”(CPA),这个技术曾让其发明人(Gérard Mourou与Donna Strickland)获得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它的原理是:先把一束极短的激光“拉长”到纳秒级,进行多轮放大,再用光学装置“压缩”回飞秒尺度。这种方式能避免激光在放大过程中“烧毁设备”,同时又能在最终阶段释放出压倒性功率。
宙斯的设计极限是3拍瓦,目前已实现2拍瓦输出,并在逐步测试其稳定性和重复频率。整个系统由美国能源部资助,总投资超过1.8亿美元,被誉为“国家级战略科学设施”。
它的核心激光室只有一间教室大小,但墙壁厚达2米,地面铺有防震减震装置,整个系统通过超精密光学平台、真空腔体及千分之一秒级同步控制运行。
可以说,这不是造一束光,而是造一个“人造雷神之锤”。
听到“世界最强激光”,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老美要造光束炮了?”
但实际上,这类激光并不能直接用于武器系统。原因很简单:它的峰值功率虽然惊人,但只能维持极短的时间,且对环境要求极其苛刻(真空、无震动、极冷、不能移动)。你根本不可能把它装在一辆坦克上。
真正用于军事的激光武器,比如“高能激光拦截系统”(HEL),输出功率通常在几十千瓦到几百千瓦之间,目标是连续照射击毁导弹、无人机或飞行器。
而拍瓦激光是另一种维度的存在,它的作用不是“打东西”,而是“打基础物理”:它可以模拟超新星爆炸的等离子风暴,可以研究光子如何变成电子对,可以制造实验室尺度的“类黑洞”。
说它是武器,不如说它是科学文明的“光之加速器”。
2拍瓦激光的问世,不是为了摧毁世界,而是为了理解它。
这是人类第一次,用光去挑战宇宙的极限。
而宙斯,或许正是我们通向未来能源、未来物理、乃至未来文明的那道“光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