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在给京东员工的内部信中提到,自己绝不躺平。
几天之前,拼多多的市值超越阿里,短暂排名中概股第一。关键是如今拼多多的市值等于京东的4倍。
一个拼多多等于四个京东,这颠覆了很多人的想象。当年BAT也曾齐名一时,可是后来B却率先掉队了。

如今阿里、拼多多、京东的三国杀,京东也是率先掉队了。京东掉队,不仅仅是在市值上面,还有在营业利润上面。
京东拼杀了20年,终于开始大规模盈利了,去年京东利润是103亿。今年前三季度京东的利润分别是62亿、65亿跟79亿。看着京东的表现还不错。
可是这边拼多多前三季度的利润分别是81亿、131亿、155亿。拼多多的利润总量更多,而且增速更快。
这个增速才是要了京东的老命。刘强东搞了20年,没有追上阿里,如今连老二都被黄峥给抢走了。

不仅仅刘强东在着急,马云也是着急了。马云在退休之后是罕见给员工发内部信,还谈到了拼多多,他表面是大方恭喜拼多多,可是内地里估计他也着急。
用户从一个平台转移到另外一个平台,基本是不需要考虑的。一旦这个缺口被打开,那么未来用户就会源源不断流失。
所以马云必须赶紧行动起来,因此他才会迅速换掉张勇,让蔡崇信重返阿里。当然阿里的底子可比京东厚多了。
对于刘强东来说,他现在确实压力山大。

那么为何京东不仅仅没有追上阿里,反而是被拼多多迅速超越,还拉开了这么大的差距呢?刘强东当年在央视采访的现场说:“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我们是可以追上阿里巴巴的。”
同一个时间,黄峥在另外一个采访上说,如果我是张一鸣,我会更加激进去做国际化,然后再用全球的资源来打中国市场。
这两段话,已经体现了刘强东跟黄峥的差距,两个人的格局完全不在一个层面。黄峥、张一鸣这些80后企业家,拥有更加强大的国际视野。这是刘强东这些70后企业家所不具备的。

除了创始人格局问题外,第二个就是商业模式决定的。京东的核心商业模式就是自营,自建物流到自采自销。这样的模式确实可以给消费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可是却也导致成本更高。
这些年走自营的B2C平台就剩下京东一家了。在3C等贵重产品中,这样的自营模式确实有更大的优势。可是在庞大的非标产品上,优势就荡然无存了。
购买电器的时候,用户会在意物流质量,配送服务等等。可是如果是购买一件衣服,用户就不是太在意了。
关键这么多年来,京东从来没有在中小买家上真正发力,这让京东从来没有捉住中低端的市场。拼多多的商业模式很简单,他们就是一个更加低端版本的淘宝。当年阿里上市之后,被他们逐步放弃的买家,全部都转移到了拼多多。
黄峥迅速捉住了整个下沉市场,并且通过砍一刀等病毒式传播方式,迅速抢走了几亿用户。拼多多的成功没有秘密,那就是便宜、便宜、还是TM的便宜。
关键在中国,至今都有6亿多人月收入在5000元一下。这些人不关心什么品牌,不关心物流速度,他们只是在意能不能用更加便宜的价格买到同样的产品。

第三点就是大环境决定的。中国经济经历了40年的快速发展,而最近几年进入了一个调整期。期待的消费升级并没有到来,反而是迎来了大规模的消费降级。
金字塔式的经济结构导致顶层人数太少,这些人虽然有钱,但是毕竟消费能力有限。庞大的中下层群体决定了未来的消费趋势。
拼多多则刚好应对了这个大趋势。可以说现在拼多多就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很多人也发现,之前阿里跟京东也做了阻击拼多多的产品,可是最终都没有成功。
那就是因为他们只学到了拼多多的外表,并没有学到拼多多的核心。同时黄峥如今还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Temu。这个海外版拼多多在美国上线一年多,就拿到了1亿的用户,可以说是席卷了全美。

在这方面,不管是京东跟阿里,目前都远不及拼多多了。京东未来大概率就是逐步掉队,不过靠着在物流跟3C产品的优势,也可以抢占一些市场份额。
可是如果刘强东不创新,仅仅依靠目前的商业模式,绝对是竞争不过阿里跟拼多多的。拼多多可以追上阿里,关键一点就是创新,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在国际上的激进,才有了如今的成功。这一点黄峥值得刘强东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