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投融资之夜在北京圆满落幕。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在现场正式宣布启动“中国(成都)电影投融资行动计划”,并与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焦宏奋、成都广播影视集团、成都高投兴邑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等多个相关负责人一同启动该项目。
据记者了解,这一计划以破解行业融资难题为突破口,旨在推动金融与文化的深度融合。通过为影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成都方案”,帮助中国电影由“大国”向“强国”迈进。饶曙光在发布会上表示,当前中国电影产业正处于转型期,亟需创新机制,打破融资壁垒,培育优质内容。
行动计划的核心理念是通过“资本聚合、内容筛选、产业落地”来构建一个四位一体的产业闭环。计划重点在于搭建中国(成都)电影投融资服务平台,该平台将整合全国金融资本与影视资源,建立“基金池项目池”双向赋能机制。依托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的中国电影投融资研究院,平台将学术引领、协同产业和金融联动。线上利用大数据与智能匹配技术进行项目展示、动态发布和精准对接;线下则提供全周期服务,包括孵化支持、创作指导、产业合作及人才培养,确保资金与创作的无缝对接。平台还将与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等顶级行业活动合作,为优质项目开辟专属的投融资通道。
此外,行动计划还将持续推动“中国(成都)电影推优扶持计划”。这一计划将联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等机构广泛征集影片,经过筛选后,由资深行业专家担任“制片工坊”导师,定向培养重点项目,最终通过路演角逐,获得“扶持金资源服务包”。这些项目将有机会获得最高可达30%的项目总投资份额和相应的投融资服务,帮助优秀作品从创意走向银幕。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评论学会与制片人协会还将携手成都电影集团和高投兴邑公司,在成都大邑共同打造以电影投融资为核心的综合性影视创制基地。该基地将涵盖投融资服务、创作孵化、技术应用和文旅衍生等多个功能模块,示范区将建设成“投融资服务核心区、创作孵化区、制作配套区”,为优质项目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推动数字影视文旅产业的发展。
同时,成都电影集团作为“中国(成都)电影投融资服务平台”的牵头单位,联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成都高投兴邑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等多家机构,在发布会现场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平台资源整合与产业协同。
饶曙光还表示,成都不仅是中国电影市场的重要票仓,更是电影机遇之城。成都市的电影票房长期稳居全国前五,现象级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创造了157亿票房,充分展示了成都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活力。成都这座拥有4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已逐渐成长为世界级的IP生产基地。
中国(成都)电影投融资行动计划作为国家级协会与成都市在金融领域深入融合的创新实践,将助力成都再创电影产业的奇迹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