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招商局出资1500亿,李嘉诚拒绝出售;2016年,宁远集团加码到1600亿,李嘉诚还是拒绝出售。可到了2025年,230亿美金——折合人民币不到1600亿——却卖给了美国。没有公开招标,没有协商,干脆利落,仿佛早就写好的剧本。你说,这事儿搁谁身上不扎心?
咱们先别急着拍桌子骂人,先捋捋这事儿的逻辑。李嘉诚,香港首富,亚洲商界的教父级人物,靠着地产起家,后来横跨能源、零售、通信等多个领域,简直是无所不投。他旗下的资产,别说中国人了,全世界的资本家都眼馋。招商局和宁远集团的出价,已经是天文数字了,可他偏偏不卖——这事儿当时就让人摸不着头脑。要说情怀吧,他后来又卖给了美国;要说钱吧,后来的价格还低了不少。这算盘打得,真是让人五味杂陈。
有人说,李嘉诚是个“奸商”,只认钱不认人;也有人说,他是个“精商”,眼光毒辣,布局全球。可不管你怎么评价,这次操作都让人心里不是滋味。招商局和宁远集团,怎么说也是咱中国的企业,出价又不低,凭啥就不卖给自家人?反倒是美国人,轻轻松松就接了盘。这背后的逻辑,真是让人想破脑袋。
有人说,这是李嘉诚的“全球化战略”,他早就看准了欧美市场的潜力,觉得中国市场已经“见顶”,所以要把资产转移到海外。还有人说,这是他对中国政策的不信任,怕政策变化影响到自己的利益。再有人说,这就是纯粹的资本逐利,谁给的条件好,他就卖给谁,根本没啥感情可言。
可问题是,咱们中国的企业,真的条件就差到不如美国了吗?招商局和宁远集团,背后可是国家的支持,资金、资源、政策,哪样不比美国强?更何况,李嘉诚在中国赚了那么多钱,难道不该回馈一下这片土地?这事儿,还是个态度问题。
也有人替李嘉诚辩护,说他是个商人,不是慈善家,做生意就是要逐利,哪有什么“家国情怀”可言。可问题是,生意归生意,做人归做人。你在中国赚了那么多钱,最后却把资产转移到海外,这事儿搁谁身上,谁能不寒心?
更让人无语的是,这次交易居然没有公开招标,没有协商,简直就是“暗箱操作”。你说,咱们中国的企业,连个公平竞争的机会都没有,这事儿能不让人窝火吗?难怪有人说,李嘉诚这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话虽然有点重,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这事儿还是个价值观的问题。李嘉诚的价值观,显然是以资本为核心的;而咱们中国人的价值观,更看重的是情感和归属感。这两种价值观的冲突,才是这件事的本质。可问题是,咱们中国人,真的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资产流失到海外吗?
说实话,这事儿让我想起了一句老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李嘉诚能有今天的成就,靠的就是中国这片土地,靠的就是中国人的支持。可他最后的选择,却让人心寒。或许,这就是资本的冷酷吧。
我想说的是,咱们中国人,不能总是指望别人来帮咱们。与其指责李嘉诚,不如反思一下自己。咱们的企业,能不能更有竞争力?咱们的政策,能不能更有吸引力?咱们的市场,能不能更有包容性?只有这样,咱们才能真正站稳脚跟,不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所以,李嘉诚卖不卖,已经不重要了。咱们自己能不能站起来,能不能强大起来。只有这样,咱们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不是被别人牵着走。